| 分类: 思想纵深 |
企业创新需要面对7大问题
编译《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袁茂峰
前不久,博思艾伦管理咨询公司对全球1000家在研发上投入最多的公司进行了一番最新的全球创新研究后发现,一部分公司虽然在研发上的投入少于它们的竞争者,但是它们却维持着较高的财政业绩。而在博思艾伦的年度分析中同时发现:研发投入和销售额的增长、收入、或者股东回报率之间没有数据上的关联。有意思的是,2005年研发投入的增长不如销售额的增长快,并且从2001年开始,就一直呈现出这种发展趋势。
根据博思艾伦管理咨询公司的第二个年度全球创新研究发现,在一段持续的时期内,全球1000家在研发上投入最多的公司当中,部分公司虽然在研发上的投入少于它们的行业对手,但其表现显著胜过它们的竞争者。研究发现虽然这1000家公司去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增长超过200亿美元,但金钱并不代表买到有效的创新方案。
然而,94家“高效能创新企业”中包括丰田、苹果、克里思汀迪奥(Christian
Dior)、谷歌(Google)和卡特彼勒(Caterpillar)在内的一些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少于它们的竞争者,但是它们却一直在一系列业绩衡量标准上胜于它们的行业对手。
综合来看,企业要想在创新之路上取胜,需要认真对待以下7个方面的问题
http://img114.pp.sohu.com/images/blog/2006/12/28/9/15/1105c018518.jpg
高效能创新企业少于10%
今年的研究是以从2000年到2005年的七个业绩衡量标准来分析全球1000家创新企业的财政数据。与行业中的其他公司相比,被调查的1000家公司中只有94家公司在5年时间内的表现一直胜于它们的同行,虽然它们在研发上的投入按其占销售额的百分比来计算小于它们的行业中值。
这些高效能创新企业使用许多不同的模式和方法来取胜它们的竞争者,但是它们通常至少在创新方法的其中一个领域中的独特技能被大家所知晓,并擅于运用于所有的发展阶段。例如,GOOGLE(谷歌)以快速提出新理念而闻名。丰田较其它大多数公司更能有效地开发产品和程序。而苹果则以在项目选择和了解客户需要方面的精湛能力而闻名。
“创新能带来较好的业绩,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必然的,而且它也不一定需要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最成功的公司把一体化程序和辅助文化相结合来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博思艾伦副总裁巴里雅鲁泽尔斯基(Barry
Jaruzelski)说道。“沒有必胜的方法,而且只靠投入金钱来解决问题不是答案所在。”
企业更懂得如何从研发投资中获利
虽然全球1000家创新企业去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增长超过200亿美元,但是收入则以更快的比率增长。事实上,创新投资最有意义的指标——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百分比,自2001年开始平稳下降,同时根据这个衡量标准,事实上2005年只有40%的公司增加了它们的投入比率。
研发投资投入越多,不一定代表成效越大
2005年度1000家全球创新企业的分析确认了从去年我们的最初分析中得出的主要结果:仅凭金钱是不能买到有效的创新方案。研发投入和财政业绩或企业成功的主要衡量标准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数据关系,这些主要衡量标准包括:销售额和收入增长率、总体或运营盈利性、市场资本化增长率以及股东总回报率。毛利润占销售额的百分比是唯一与研发投入存在数据关系的一个业绩变量。
规模大所带来的优势
规模为研发投入的公司带来优势。对于最大的500家公司来说,2005年的研发投入中位数额只占销售额的3.5%,与之相比,500家最小公司的相同比率为7.6%。
通常专利不会使利润增长
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可以增加一家公司开发的专利数量,但是专利的数量,以至质量与总体的企业财政业绩之间不存在数据关系。
没有一个研发预算的标准
研发预算标准不尽相同,甚至在行业内也是如此,这说明由于公司使用一系列不同的创新业务模式,对于创新投资的正确标准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高效的创新企业在四个主要元素原素取胜
高效能创新企业不是因为它们所投入的金钱而表现出众,而是因为在创新的四个主要原素元素创建了强大的实力,这四个元素原素是:构思、项目选择、产品开发和商品化。高效能创新企业在整个创新过程中留意倾听它们客户的意见。诸如,史赛克(Stryker)和布莱克达科(Black
&
Decker)这样的公司以它们对最终客户需求的敏锐洞察力来设计创新战略。
“我们的研究发现,如果大多数公司把创新视为以新构思开始直至满足客户需求的端对端过程,那么它们可以使研发投入获得较高的回报”,博思艾伦副总裁Kevin
Dehoff说道。“最有效的创新通常不是最昂贵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