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台琐记四• “正式服装”的困惑

(2010-12-01 17:20:46)
标签:

文化

                         

访台琐记四• <wbr>“正式服装”的困惑

台湾美术馆

 



                         访台琐记四• “正式服装”的困惑

 

《活动手册》的末一项是《注意事项》,分衣、食、住、行、钱币交换诸项。其中“衣”这一项里,除了说气候湿热多雨之外,还说“请准备宴会及正式场合的正式服装。”手册是在首都机场发下的,其原始文本,前多少天已通过传真,传给出访人员看了。

记得看到这儿,我与妻子商议,“正式的服装”,什么意思?以往出访,一说“正装”就是西装,这儿说“正式的服装”,会不会也是特指是西装。妻子说,台湾那么热,带上西装多累赘呀,想想也是的,只要有袖子,就算正式的服装了。

于是就没带西装。

到台湾的当天晚上是宴会,负责联络的何婕小姐电话打到房间,说是要穿正装,一听就傻了眼,原来正式的服装,就是正装,就是西装。怎么办呢?没办法。带的服装里,有两件长袖衬衫,只有挑一件颜色深些的凑数了。一面下楼,一面还惴惴不安,觉得总是一个不小的过失。

到了宴会上一看就乐了,也有穿衬衫的,竟然还有穿圆领汗衫俗名老头衫的。

何人?南京大学徐艺乙教授是也。

宴会后出来上车,刚坐下,听见后面一位朋友,好像是对外文化集团的老总张宇先生,打趣地说:看来对正装的理解各有不同啊。

清华大学教授何先生,接上话茬说,正式开会的时候,我会着正装的。后来我注意到,他穿的是件黑色团花中式外衣。同样穿中式外衣的,还有敬泽先生,他的像是一种改良式的,缀的是制服扣子。

此后两天,参观的过程中,我总在想,六号有我的大会发言,光穿深色衬衫,有点不太得体,若配上条领带,是不是会好些。这种事,不好跟别人商量,得自己拿主意。五号参观台北故宫时,一层商店有卖领带的,便买了一条,花了四百台币。

访台琐记四• <wbr>“正式服装”的困惑

韩石山先生在论坛会场上

 

 

返回饭店,大厅等用餐时,几个人站在一起闲聊。正好叶梅在我身边,悄悄跟我说,你看徐教授,一连四天了,一直穿着老头衫。我也注意到了,便走过去笑嘻嘻地说:徐教授啊,刚才我们的美女主编跟我说了,这么多天你怎么老穿着这件老头衫,也不换啊。

徐教授正色言道,他一天换一件,怎么说是这一件呢。接下来又说,他的这种老头衫多么好,是多少支的纺线。

敢问带了几件?

八件!

访台满共七天,人家带了八件,难怪说是一天一件了。

六号的论坛,徐教授也是大会发言的一位,仍是那件高支数的老头衫。

 

徐教授学术造诣颇高,人也随和可爱。在日月坛游艇上,几个朋友在里面唱卡拉OK,我们在船头吸烟,听了不觉得什么。他从里面出来,一脸不屑的样子,说这样的腔调也敢唱,真叫人受不了,他宁肯吸二手烟致癌,也不愿意听这样的歌唱。想来肯定是个会唱的,劝了几次,就是不唱。

最可爱的该是对他的称呼的反应。仍是在一楼大厅等着用餐的那次,我头一次跟徐教授搭话,说他的姓时说错了,说成是侯教授。徐教授当即说道:我姓徐,不姓侯。我只有表示歉意并马上改口,一口一个徐教授叫得肉麻。

过了一天,早餐时,他跟同行的《中国文化报》记者张小兰坐在一起,我过来,招呼我坐下,两人接着谈话。我听见,小兰一口一个胡教授,他竟一点也没有要更正的意思。餐后出来,我跟小兰走在一起,问小兰,你怎么称呼他胡教授呀,小兰惊异地说:他不姓胡吗?

我说,他姓侯。

想着下一次小兰见了徐艺乙先生,叫侯教授该是怎样一个情形,由不得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