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忍爱子望娘归

(2009-08-31 10:15:42)
标签:

文化

何忍爱子望娘归

 

 何忍爱子望娘归

韩石山

 

我嫂子出国六七年了,出国时她刚40岁,她走得很高调,甚至不屑于去原单位办任何手续。这些年在国外,她混得并不好,现在还得靠我哥资助一些才能应付那边的开销。我们都劝她回来,可她早已被原单位除名,并且她认为一事无成地回来会成为周围人的笑柄,所以她不想回来,还一直拿儿子当借口,说想把儿子办到国外去读书。在这件事上我哥很犹豫,也很无奈,他们娘俩都出去了他怎么办,他今年快50岁了,他不能也像当年的嫂子一样,莽撞地放弃国家公务员的工作去一个未知的世界打拼呀。

 

这种事儿,我听到不止三宗五宗。

出去时轰轰烈烈,早已预支了衣锦还乡的荣耀。不期到了国外,甭说是挣个满钵满盆,就是维持生计也不是易事。再下去吧,前程一眼便可望到底,年轻时谋不成的事,年纪一天天大了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回去吧,如何对得起当年送自己外出的家人与朋友。就是家人与朋友能宽容,能接纳,邻居呢,原先单位的同事呢,一想那刀子一样的眼光,任铁石汉子也得倒抽一口凉气。何况是个心高气傲的中年女子?

对这位嫂子,我们先奉上一掬同情,两掬理解。不说生活上的熬煎了,光这几年看人家的眉高眼低,天天思念儿子,结记丈夫的焦虑,就让人心疼。怎一个牵挂了得!

然而,光有同情与理解,抚不平心灵的伤痛,解不开人生的纠结。将儿子办到国外读书,固然可以宽解思子之情,接下来的难题是,一个人在外面都那样艰难,加上一个读书的儿子,让谁去负担?再让老公源源不断地寄钱去吗?于情于理,怕都说不通。儿子去了,思夫之心有增无已,再下一步该是把丈夫叫来了。别说做了,想想都让人出一身冷汗。有一句话实在不好意思说了,不过任谁都能想到将来的局面,那就不是可怜而是可怕了。

儿子正在上学,不宜贸然出国,丈夫有工作,怕也不是说走就能走的。与其这样两地苦苦相思相望,何不下定决定,抛弃虚荣,像当年毅然出走那样,再毅然唱上一曲《归去来辞》呢?

人生在世,常是这样:一条路往下走,常是越走越窄,退一步回过头,说不定海阔天空。想想吧,回来了,这样的年纪,就不必去工作了。有钱没钱,自可对邻人说,出去一趟,改变了人生观念,女人一世,相夫教子才是正理。中国过得去让女人参加工作,原是无奈,现在经济条件好了,自不必去受那份“中罪”——千万别说是“洋罪”,道理不言自明。

这里,我愿将陶靖节《归去来辞》抄录几句,与这位远方的“嫂子”共勉:“归去来兮!田园将芜兮,胡不归?既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回来吧,等着你的必是一段更为殷实也更为欢乐的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