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石山的《黑沉中的亮丽》

标签:
杂谈 |
我在红袖添香闲逛时无意间读到了卧龙平静先生写的这篇《读韩石山的〈黑沉中的亮丽〉》,现把它转到这里转送给关注先生的博友们,对我来说比较遗憾的是在我拥有的一大堆先生的书籍中缺少这本。
读韩石山的《黑沉中的亮丽》
文
/
这本散文随笔集《黑沉中的亮丽》是韩石山对二三十年代文坛和当代文坛一些人和事的评述。
一、旧人旧事
石山的文坛记旧侧重于二三十年代文坛的文艺评论之争,他在故纸堆中寻觅文学评论的旧闻,并把这些旧闻一一评述,无意中接续了现代文学评论的源头。
在《徐志摩与吴宓》一文中,作者描述了徐志摩做为一个新诗的夜莺和吴宓做为一个旧诗的秋蝉交往,作者评论说:“这是两个思想性情境遇阅历显然不同的文化界朋友的交流与情意,它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什么宽容与礼让,恐怕还有些别的更为深刻,更应该为当今的文化人看中并警醒的东西吧!”
而《黑沉中的亮丽》一文,叙述了陈寅恪先生和黄萱先生克服困难从学术研究的故事。在这篇《陈寅恪最后二十年》读后感的文字里,石山扮演了文化“侦探”的角色了。石山的大胆设想令人想到了一种无聊式的宣泄,石山写道“黄萱和陈寅恪之间,还有别的更感人的事迹,该书作者是知道的,不知出于什么考虑,他不愿意全说出来。”不知石山从哪里知道陆键东(《陈寅恪最后二十年》一书的作者)“他不愿意全说出来的?”石山有何证据证明“黄萱和陈寅恪之间,还有别的更感人的事迹呢”?
其它关于文坛的几次论战,读后学到不少知识。
二、今人论事
收在这部分中的都是散文或随笔,有些虽是旧话旧题,也还有些新意在里边的。
在《写评论的难处》一文中,石山用幽默的语言诉说了写评论的难处,这也是现身说法,自道别情。实际上没有什么责任和难处的,喜欢看文章,看了就有感触,写出来就是了,看书写感想就够累的,要是再像石山想那么多,就难了。
看了《你的文章谁来选》就忍不住想笑的。实际上收在这部分的《李健吾的魅力》一文是应该收到第一部分中去的;而《黑沉中的亮丽》一文却应该放在这部分的,这样做可以使编选文章的体例能够统一。
这篇《酒醉的探戈》可称是奇文,本来是平常的一个全国散文研讨会,却引出石山这篇文字,这篇描述当今文坛“怪现象”的文字,令人读后不由长叹:相煎何急!!
在《小女人散文:一种最具生机的文体》中,石山综合分析各家的评论后指出,因此我要说,中国文坛出现了小女人散文,实在不是什么坏事,到时值得大大的庆贺一番,中国文学振兴的希望,说不难恰恰在这里。现在看来石山说对了,这是高明又不失公允的评论。
三、评文论道
收在书中最后的几篇文字,石山评述了蒋韵和央珍的作品,并且谈了散文的写作和欣赏心得。
在《走近蒋韵》一文中,石山详细的分析了蒋韵小说的特色,把读者带进了蒋韵的文字世界。在《雾山的阴霾与亮丽》中,石山解读了藏族女作家央珍的长篇小说《无性别的神》,论述了,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的滋养,只有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品才能长久地得到读者的喜欢。在《贵在那份儒雅》和《谢泳的文笔》中,石山用实例告诉读者欣赏散文的方法,就是欣赏作者的心态,只有这样,才会体味文字的妙处。在《散文的热与冷》中。石山说了写散文的戒忌:“一戒畏难,这是把写散文,甚至整个写作看得太高太难的缘故。写作到了一定水平后,能否更上一层楼,全在你的心态,你的思想境界。写散文尤其是这样,可以说。从一起首,就看你的心态好不好。心态平和自然,笔下就轻灵生动;心态躁急做作,笔下必然生涩板滞。二戒随便,这一条,正可与上一条互相发明,互相制约。心态好,随意些,并不是说随随便便,越不正经写越能写好。三戒因循,即落入自己或他人的套子中。文学写作所以称为创作,就是因为它是以创新为标志的。”这些都是切身的体会,石山既能创作又能评论,看他的文字,总能令读者在品味之后学到一些知识的。
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9-2-21/30559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