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音乐性与观赏性

标签:
文化 |
文字的音乐性与观赏性
古人说辞达而已矣。有人说这句话多么好,有多么深刻的含义。最简单,也最深刻。
要叫我说,也稀松平常。它最可贵的,是没有装模作样,故作高深,像时下的学者,用年轮来增加自己深刻的刻度。
这是句大实话,提出了一个语言学上最低的也是最基本的标准,就是把话说明白,让人能懂得。这是对普通人说的,一个作家也这样自律自慰,就不行了。
作家应当懂得语感,语调,通俗点说,就是语言的音乐性。我们平常说谁的文字如行云流水,这绝不是一个普普通通赞美的词儿,它是有它的科学的含义的。不过是用比喻说出来。真正的行云流水的文字,应当能看到“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的样子,能听到“堂堂溪水出前村”(杨万里)的哗哗声。当然了,或许不是哗哗声,而是淙淙声,泠泠声,总之是悦耳动听的音乐,或近似音乐的声音。
好的文字,就应当有这样的品质。(还可具体谈声调,杨联升文中有例子)
好的文字,还有一个品质,好多人都忽略了,或者说是没有达到一个高的文化层次,根本就不知道。这就是观赏性。此乃中国文字特有的一个属性,也是中国语言(书面语言)特有的一个景象。
可惜现在用了简化字,要达到这个层面,太难了,用了“厂”、“伫”这样丑陋的字,怎么也谈不上观赏性了。文字改革的丑陋,粗鄙,在这上头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