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太原市政府的执政能力
现在都在谈执政能力,作为一个市民,我也不揣冒昧,谈谈太原市政府的执政能力。
没有什么理论,甚至没有什么调查,仅就肉眼所见,再就是平日看电视报纸了解的一些情况,谈谈我的看法。对嘛,肯定不是很对,全面嘛,就更说不上了。但你要说不是事实,那除非我这么多年看起来是住在太原而实际上是住在另一个城市里。若谈看法要既正确又全面,那还不如你用钳子钳住了我的嘴还要我给你唱首歌儿。
有个情况,是要先说的。我说市政府的执政能力,不是光说市长和他的那些办事机构。我不会这么傻。且不说在市这一级,从来市委书记是一把手,具体到太原,还有更其特殊的情形。那就是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大多数时候,它的市委书记还兼着省委的副书记,或者说它的市委书记就是省委的副书记兼着的。也就是说,市长和市委书记不是简单的平缓关系,就像部队的师长和政委那样。这个关系太复杂了,不好在题目上体现出来,知道我的意思就行了。总之是,谁管事,谁决策,就是说谁。你要是说太原的事,都是市政协定的,那就是说市政协了。
再就是,我这儿说的市政府,也不是单指哪一届市政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重难返的事儿那么多,哪一届政府想把它们全做了怕也没有那么大的本事。正好我写文章遇上的这届政府,也就没必要将它们全揽在自己身上。当然,是自己的事儿也别全推开像个没事人似的。
什么GDP,什么WP0,还有什么宏观调控,什么产业调整,我都不懂,我只是要说说太原的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表象。这是我冷暖自知的,也是我目力所及的,假定太原是一条河,我就是一只凫在水里的鸭子。这个比喻还算贴切吧。
这篇文章我早就想写了,甚至想写成一份报告递交给市政府。不是没这个胆量,而是没这个能力,总觉得有问题,就是不知道该怎么理清它,表达它。就是表面现象,也得理清才能说话。最近回了一趟老家,看了看我们那儿农村的一些情况,心里一下子亮堂了:太原市这么多年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其基本思路是按照一个大村子建设的,也是按照一个大村子管理的。具体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前些年在体育路那儿建了一个大型的露天体育场,就把府东街
这儿的杏花岭体育场卖了。就不想想,府东街离体育路有多远,这儿的人早上要锻炼身体,会坐上公交车或是打上出租车去体育路吗?再说,就是不要这儿的体育场了,这么大一块地方,可是老祖宗给咱们留下的,不会把它辟为城市绿地吗?最近我看到,南京市政府把玄武门附近一块地方卖给了房地产商,售价1.42亿元,后来发觉不对,又以1.8亿元的价钱买了回来,不再建什么了,就作为城市绿地留着。这是多大的魄力。我们可倒好,卖就卖了,一点都不心疼。现在这儿全建起了住宅楼和商业楼,从明代就留下的那个“杏花岭”,除了一个空名外,永远从太原的地图上消失了。说你们是历史的罪人,一点也不为过吧?
顺便也说说城市绿地。记得在中央电视台上,现在的市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