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亏犯错后,我是这样管理90后的
(2018-07-05 14:47:43)
标签:
师至洁职场90后管理 |
分类: 管理 |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当我们都在不同程度的头疼着“如何去管那帮90后”的时候,静下心来不由得你不信:曾经那些年轻的90后们,现在已经是非常多的公司的中坚力量了。
我也相信,很多人为了做好管理,去看各种书,取各种经。到头来还是提升不了自己的管理,也解决不了自己的直接问题。什么原因呢?当然是与你自己有着太直接的关系!
下面,一个从管理小白开始的亲身经历,肯定能帮到你——
我是普通家庭出身,真的很普通,不带引号的,这么多年一路拼杀、狂奔,才取得了现在一点点小的成绩,在前些年,我是习惯自己往前冲的,后来团队人数不多时,我仍然是那个“带头大哥”,直到一年多前,公司人数扩张到几十人,我发现这样不行了,再这样下去,我只有一条路可走了——猝死!
因此,也是从那时候,我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管理。
我算是占了贵人的便宜,我的核心团队都算是我的贵人,我们一路风雨走过来,他们成了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所以在公司管理上,一直没出过太大的问题。不过随着公司业务量增加,不断扩招,管理的问题也凸显出来,也走了不少弯路,在这里我不太敢说能有多少管理经验分享,但我吃过一些亏,犯过一些错,也走了一些弯路,至少可以提个醒,给大家当个导航。
1、管理是门技术,更是艺术
举个例子,一般人都会说:“钱给到位,加班付费,双休别废。”
这句话看起来貌似言简意赅,总结到位。但其实和抖机灵并没有太大分别,因为它给出的是不切实际的指导;加班付费和正常双休,这个不是管理,是公司给予员工的基本保障;至于钱给到位,这个就难说道了,也算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基本矛盾;管理者总是认为钱给到位了,至少匹配了员工的价值,但作为员工,必然绝大多数情况下,会认为工资给的不够,应该更多点。
2、面试是管理最基本的一步
虽然公司业务繁多,我也整天飞来飞去,但在公司的时间里,我仍然喜欢参与面试(当然是HR筛过一轮的),因为我认为,对于公司来讲,人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对于面试者,其实我并不看他们有多少光鲜的履历,简历上的套话就更不看了,什么品德优良,意志坚定的,我始终觉得这些和废话没什么两样。
我比较看中的,是面试者的气质和感觉,说简单一点,就是靠不靠谱,同样的能力,我自然更愿意选择那个气质更符合公司的人。
因此,在管理HR上,需要特别注意和强调这一点。如果HR是个很重要的岗位,是公司动力和发展的源泉,在筛选人上能把好关,这会为公司的管理带来许多的便利。反之就麻烦了。
3、对等的效率与报酬是管理员工的核心
再说回来,我不喜欢管理虚假做作满嘴跑火车的员工,也许你会说这样的人适合当商务或销售,我不这么认为,很多客户对公司的印象,其实就是来自于员工,员工是代表了公司的形象的,所以尽可能选择那些和公司的气质契合的员工。
公司在管理上,我一直坚持两点,一是效率、二是同理心。
效率:很好理解,我宁愿员工每天只工作3小时,其它时间爱干嘛干嘛,而不是本来3小时的工作,拖到8小时,看起来很忙的样子。因为我就是从基层一步步做起来的,基本什么岗位都呆过,所以我很清楚一件事的难度和完成时间。
我会根据员工的能力来评估,他完成这件工作需要多久,是认真做了还是晃晃悠悠拖延,一目了然。
遇到这种员工我通常都不会训斥,很多人喜欢高压威严的作风,我不太认同,尤其是大家都是90后,都是年轻人,很多人从小独生子女长大,自尊心比较强,互相理解的沟通往往比训斥的效果要好。
比如一个只需要1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员工花了整整4个小时,那么我会问他,问题出在了哪里?
如果是他不会做,我会安排人教他方法;如果他在哪走了弯路,我会点点头,说原来是这样,然后告诉他避开弯路的办法,这样下次就不会再走同样的弯路。
同理心:无论管理者还是员工,其实大家都是合作关系,不是君臣关系,我认识的很多管理者,可能宫斗片看多了,老把自己当君,下属当臣,强调忠诚啥啥的,这不搞笑么,你给5000工资,竞争对手给10000,各种福利待遇也好,员工凭什么不跳槽?
所以,我们公司有明确清晰的涨薪制度,而且我也强调对于能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的员工要主动涨薪,作为管理者,打鸡血灌鸡汤自然是必要的,但也别光说不练,把实实在在的好处给到。让员工跟着你吃上肉,喝上汤,公司才能留住人,才能健康发展。在管理上,做刘邦,别做项羽。
这一点,我认为自己做的比较好,我们公司的人才流失率很低,想在我这边挖人,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可能需要多掉块肉,掉到心疼。
4、提升自己才能管理别人
作为管理者,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不断为管理经验的提升而充值。
因为出身普通,所以背景啊资源啊相比别人要差挺多,我唯一的法宝就是敢于实践,还有虚心和好学;我去哪儿都带着书,后来因为不方便,改成电子书。
我习惯带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有啥想法立马写下来,有一次我在机场看到了某款豪车的宣传,然后一下子想到一个很好的宣传的点,立马就很兴奋,记下来,然后立马就给负责这家豪车宣传的4A去信,然后……一个月后,我们顺利的完成了对该豪车的两轮推广。
我不仅自己这样,我也会把这些都分享给员工,如果你的每一个小兵都厉害强悍,你的公司何愁不强?
很多人看了两本书,管过一个三五人的小团队,就自以为有了管理经验,其实不然。三五个人的样本太小了,哪怕十几二十人,样本仍然太小,这样的管理经验,很难复制,如果要学习,应该去学习那些有过大量管理经验的人,尤其是有过管理大型企业或公司经验的人。
内在的逻辑和道理,其实很也朴素,因为他们什么人都见过,什么事情都处理过,自然经验也就丰富,说俗一点,他们走过的弯路太多,以至于你走了和未走的大部分弯路,他们都已经走过了。
这这里面,有着很朴素的逻辑和道理,相信大家都不难理解。
而道理常是共通的,无论是管理90后,还是80后,还是管理自我,最核心的东西都差不多,无非是看的远些,无非是将心比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