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1.11筆記——勝爲士
(2024-11-12 14:23:54)
标签:
灵修人生思考杂谈哲学 |
分类: 读书笔记 |
24年11月11日、星期一
〖記事〗今日,睏倦極。近來又失眠。
〖讀書〗讀完蔡仁厚《王陽明哲學》。
〖隨感〗
一、身心一致。知已開始行,想已開始做。
一、余近謂:道德,只是生活方式本身,而非額外的東西。德者,得也,得新生活也。然則曰新曰舊者,豈生活有二乎?非二也,新云舊云,係就覺言,覺則為新,迷則為舊。推之,真云假云,亦就覺言,不覺如迷夢者便是假。
一、「是否行」是道德心(良知、德性之知、求善、一之),「如何行」是認識心(知識、聞見之知、求真、二之)。從流程言之,良知決定要行(道德行爲),必再進入知其所以然之階段(知識行爲),而後乃能成就之。良知先是點明,而後退隱,最終在主宰其實現中再現,整個是一個「行」,亦即吾所謂「渾→離→合」(案:若合中再離,便是宗教事矣。成在善下,敗亦在善下,即從原罪之無能,別開出一「是否成」之問題,又引出「如何信」。)。譬如言行善、言愛人,良知欲行之矣(本意是好的),而後必問行善及愛人之公例,具備相應經濟學、倫理學之知識,而後乃能真行善、真愛人也(不可行歪勒)。反之,若只高揭正能量,輕率進行,遂害人害己。此流程,即牟宗三所謂良知自我坎陷、良知融攝知識云,亦即熊十力所謂致知宗陽明、格物主朱子云,亦即新儒宣言所謂暫忘道德主體、建立科學學統云。
一、「念」非「意」「志」,乃是染污。「念」是把持炁肉,亦是由炁肉起念,揠苗助長。故勿忘也,勿助也。去「念」顯「意」,而「意」從神靈之心體來。
前一篇:24.11.04筆記——勝爲士
后一篇:24.12.12筆記——勝爲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