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4.08.16筆記——勝爲士

(2024-08-17 01:21:21)
标签:

灵修

人生

思考

杂谈

哲学

分类: 读书笔记
24年8月16日、星期五
〖記事〗今日,樂。又,擬明日約會。
〖讀書〗讀《上帝之城》。
〖隨感〗
一、佛者雖稱「妙有」,卻以空為前提,只論受造界之本相,而不認識上主,故仍是一「空中之妙有」。心學之流入狂禪者,誤將此空中之妙有充作儒家易學之「大有」,遂迷也。惟對於上主之認識,亦即大有之真正根柢,復非儒者所能完全安立,必俟由神而人之啓示披露之,故儒者之「無根之大有」原亦難免其流入狂禪之幾勢矣。總之,儒佛之談「有」,俱是愣講。(此處言「愣」,並非貶義,蓋人由其有限以透入於無限,而無實際之根柢,不啻自以爲根柢,故愣。)雖然,虛空之理、中庸之教,夫經亦有之,但其《傳道書》歸結到:「事之要義,尚其聽之:『寅畏上帝,守其誡命,此乃人所當行。』蓋人之所爲,及諸隱微之事,或善或惡,上帝必鞫之」。有主,乃由虛而寔,是所安息。進而,得救是安,安是得救。(得救、得釋放,亦為異譯。)找到上主,方纔安心。「汝安則爲之」者,有主也。
一、修辭,是手段,不是目墑。相應地,不宜按目墑理解修辭,而應按手段理解之。
一、「天地一新」云,言改變,非指毀滅。
一、以真喻真,兩者俱真。現世報,何嘗不是審判日底喻表?雖則現世之理想主義,復何嘗不為來世進一步神化底喻表?但各有限界而已。
一、一言「界」字,若權界、限界,便有一秩序(玄理的)在。玄故,自由(人之志)及必然(帝之力)兩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