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4.15筆記——勝爲士
(2024-04-16 10:49:41)
标签:
灵修人生思考杂谈哲学 |
分类: 读书笔记 |
24年4月15日、星期一
〖記事〗今日,疲乏甚,疑又染支原體。昨日心律不齊。
〖隨感〗
一、「知」有兩層,凡未親切經驗處,俱隔一塵。有「知識」,亦有「見識」;有「經」,亦有「緯」;有「正典」,亦有「口傳」;有「法律」,亦有「解釋」;有「文法」,亦有「習慣」,往往是後者更親切、入細節、能執行,甚或反向確認前者之真與假。
一、學而不能行,毋寧不學。不學時,讀書乃順本色讀之,雖未必是,然體悟亦足切用。譬之語言交際,未有學語法而後咿呀者。既學之,乃落入是非之地,成「我注六經」、成「心迷法華轉」、成「文致死」。前此,本色之讀與用,則是「六經注我」、是「心悟轉法華」、是「靈致生」。今夫信仰,是「我學」,所爲者即對己之本色。是以不知有「儒學」,唯知一「我學之儒學」耳。
一、天使之恐怖形象,猶德充符歟?
一、上帝「造男亦造女」,而後「視凡所造者盡善」;又其造男之後,謂「人獨處非善」,故「作一相助者以配之」。可見,獨男為不善,男女為善。
一、經言「彼原有上帝之狀,不以匹上帝爲強取,乃虛己取僕之狀,成人之形」,所謂「僕」之狀者,即余所謂「次人」之狀,殆亦無性張力者歟?
【未伸冤】(節選自《文理本》)
啟五印時,我見壇下,有爲上帝道及所執之證而見殺者之靈,大聲呼曰:「聖且誠之主宰乎!不鞫宅地之人,伸我流血之寃,至幾何時乎?」遂各予之白衣,且語之,使少安,待同僕與兄弟亦將如彼見殺者,畢乃事焉。
前一篇:24.04.14筆記——勝爲士
后一篇:24.04.16筆記——勝爲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