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3.19筆記——勝爲士
(2024-03-20 09:21:46)
标签:
灵修人生思考杂谈哲学 |
分类: 读书笔记 |
24年3月19日、星期二
〖記事〗今日,煩。
〖讀書〗讀李澤厚《中國哲學登場》。Dasein,是去在、去活,即人活着。又,「情本體」,即「道始於情」「禮生於情」「禮因人之情而爲之」。又,情欲論,儒家四期,歷史積澱之人性結構,即情理結構,即「文化—心理」結構。又,關注偶然的生底每一時刻,變成真正的自己底,自由建構此本體。(真我。)又,本真在非本真中,無限在有限中。情本體即無本體,形上學即無形上學。又,三句教,「經驗變先驗」「歷史建理性」「心理成本體」。又,中國傳統哲學可與後現代接頭。又,結繩記事,記事即歷史。中國是「文」底傳統,西方是「言」底傳統。又,「度」是經驗的,「實用理性」即經驗理性。「度」與生存有關,亦是美。又,「情本體」歸結為「珍惜」,奮起把握人生真諦。又,兩個來源,馬克思、工具本體、實用理性,海德格爾、心理本體、樂感文化。又,人類中心說來自西方,中國是天、地、人三才。又,幸福不是倫理學問題,而是美學、宗教問題。道德崇高反而犧牲幸福。(注意。)又,情本體,是理性與本能之結合。又,不要「理想社會」,而要「社會理想」。又,讀《劫餘錄》。(案:余前曾推想新禮,意謂有「素夫妻」,有德而無位者,係就愛情問題提出也。今讀阿、愛伉儷事,始悟彼二人之愛情逾於婚姻,適足以獲稱曰「素」。)
〖隨感〗
一、「倫理」底基礎是「玄理」,落實是「情理」。「有生則有情」正是「生理—情理」。「雖有性,心弗取不出」,此待取之性,便不是現成的性。
一、「西體中用」是雜家的。
前一篇:24.03.18筆記——勝爲士
后一篇:24.03.20筆記——勝爲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