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2.04筆記——勝爲士
(2023-12-05 10:23:19)
标签:
灵修人生思考杂谈哲学 |
分类: 读书笔记 |
23年12月4日、星期一
〖記事〗今日,煩。
〖讀書〗讀《七重山》。
〖隨感〗
一、莊子說「魚樂」,世人說「人苦」,皆是態度,無關對象。「子非魚」謂汝不是該具體的魚,同理焉,汝亦非另外具體的人。是故,樂,何涉乎魚?苦,何涉乎人?問題在自己。自己是「苦根」,亦是「樂根」。
一、說「理」便偏重「知」,說「炁」便偏重「行」。前既說「情理」是「炁情」而兼「主觀的理」,則其事必落在「行」上,而非一「知」上之事。
一、「第一假我」是人前之我,僞裝而然;否定之,見個我。「第二假我」是腦中之我,幻想而然;否定之,見實際。「第三假我」是曾經的、歷史的、靜止的我,如白紙、如原材、如照片,在記憶中,雖存在過,卻回不去,因真我具生命,不能不變也;否定之,乃見生活。然則,真我是誰?「妙有」(being)在「變易」(becoming),超理上之真我偕合着性理上之形器生死(偕合不二)。「莊子妻死」,莊妻是誰?莊子既破三假,遂鼓盆而歌。
一、對世界來說,身份是「反串」。但對自己來說,不能有「反串感」。
一、生活是祈禱,祈禱入密室,由此推之,吾人宜在生活中隱藏吾人與神之關係。
前一篇:23.12.03筆記——勝爲士
后一篇:23.12.05筆記——勝爲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