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9.25筆記——勝爲士
(2023-09-26 10:10:10)
标签:
灵修人生思考杂谈哲学 |
分类: 读书笔记 |
23年09月25日、星期一
〖記事〗今日,愛常存,良心安,感謝主。又,快遞事完畢。
〖讀書〗讀完《天主實義》。(案:寔書乃2014年10月杪所買,同年11月杪則買《護教篇》。又,「補儒易佛」亦是一種「托古改制」,即反串說話。其「補儒」處正是所以易儒處,而「古」即是「改」也。貌則古儒也,心則兩希也,是「言西已是言中」,豈非「西體中用」「創造的轉化」歟?譬如「舊文理」與「新文理」,決不是同一語言。是故,一方真知之,而反串說話者,所以教另一方順勢換新,減免衝突耳。但若另一方拘泥名相、固持本位,直視此反串所說話,作爲其不必換新之依據,至謂古儒勝兩希、中西真相通、傳統無不包者,則是「有中不必有西」,何異老實人之犯傻,看不到勸化之摯意乎?若夫外在會通,而根本扭曲,雖百用功,卻既不曉新義,更不識古真者,猶「言中已是言西」,乃終歸徒然。余謂此輩,曰「處境尷尬」,曰「既進不了祠堂,亦上不了天堂」,亦即兩失之者。今揭夫真相,一面果得罪人,打擊其交流改化之熱心,但另一面亦指出反串說教之弊,蓋其不能真覺悟人,反教迷者更迷也。後人對於利氏之評價亦分化,殊可警醒。反串說,或能擠進、替代之,然畢竟不如樸實明辨爲佳。)
〖隨感〗
一、哀莫大於心死,能冷靜、能笑看,反而是放棄。
一、即宗教即道德,則道德行爲所以取悅神也,而非求人之投報也。亦即是說,道德行爲具宗教性,而宗教行爲具道德性,兩者相顧。若佛教化、諾斯替,則偏重宗教;若儒教化、法利賽,則偏重道德,一者出現世,一者入現世。若夫即宗教即道德者,則余所謂「永生之今生」是也。看似翻轉,卻是正常秩序。道德的行爲,爲了宗教;宗教的行爲,爲了道德。唯道德主義,是無上帝;唯宗教主義,是反律法。以上,仍在一神論之共法中說,雖耶、猶、回、帝,咸無異也,除非背離。直到揭出「信望愛」,始具耶教特質。然此特質,決不毀棄一神根柢,故說「天地未廢,律之一點一畫必不廢,迨皆成焉」,及「天地之逝,較律一畫之隕尤易也」。道德上之修爲豈爲善報乎?乃爲上帝也,故說「我若守其誡,則自知識之也」;宗教上之修爲豈爲異能乎?乃爲聖潔也,故說「宜慕恩賜之大者」「惟愛爲大」。【宗教道德相顧】
一、余曾說,設無有家庭生活牽累,余或孤身一世,或早已自戕,皆無所慮。而今思之,既與人爲間接關係,而與神爲直接關係,則何異已脫此牽累,已成個我,已在死地乎?然則,個我之如何繼續處世,死人之如何繼續生活,兩問題都是悖論的。但余既說,看似翻轉者,反是正常,則悖論乃對應現實底荒誕,竟得出正解。我是誰?此一問題,是解答其餘問題之先階。個我如飛鳥(不在人界),死人如百合(不在動物界),其不稼不穡、不勞不紡而無慮者,以其是飛鳥、是百合也。【個我之處世、死人之生活、飛鳥百合】
前一篇:23.09.24筆記——勝爲士
后一篇:23.09.26筆記——勝爲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