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3.03.31笔记——勝爲士

(2023-04-01 16:10:24)
标签:

人生

思考

信仰

杂谈

哲学

分类: 读书笔记
23年3月31日、禮拜五
〖記事〗今日,愛常存,感謝主。又,近來心情大壞,工作亦頻失誤。
【敬語法】
一、語用的辦法
1、利用簡略的模糊的表達,不明說。例句:「怹(走)了。」「佗們(有)過。」
2、利用間接的輾轉的表達,不直說。例句:「您願意,如果可能底話,回應一下外面的那個敲門底人嗎?」
3、利用悅耳的避諱的表達,不冒犯。謙敬詞如「您」「怹」,如「貴」「敝」「蒙」「請」等。或者,用替代語,如「死者」→「往生者」。又如「中國好嗎?」「北歐還行。」
二、語法的辦法
1、利用禮貌語氣「則箇」。例句:「抱歉(則箇)。」「感謝(則箇)。」
2、利用條件句,或者虛擬語氣標記「庶幾」等,客氣地建議。例句:「(設若)我是你,我便不去。」「(庶幾)您肯幫我。」
3、利用情態詞「可以」「願意」等,變命令爲建議或邀請。例句:「您(可以)表達自己底看法。」「您(願意)講講嗎?」
4、利用過去時態,弱化當下的迫切。例句:「你(曾)想我嗎?」「我懷疑(過)你會否幫我。」
5、利用否定形式留餘地,避免直接否定。例句:「我(不確定)我能幫你。」
6、利用固有的推測語氣,如「無乃」「許是」等,弱化主觀判斷。例句:「您(許是)馬虎勒,還有進步空間。」
7、利用「…一些/一下」格式,表要求不多。例句:「冷靜!」→「請冷靜(一些)。」,「等等!」→「等(一下)。」。
8、語氣詞換用「哦」「哈」「吤」緩和語氣,不贅。
〖讀書〗讀《詩篇》並摩根解經。
〖隨感〗
一、余何以極端反儒?蓋儒教乃中國文明底中心,以比耶教、穆教。凡一種中心之文明,其價值必在做人,過何種生活,成何種氣質,而依附此做人氣質之制度、藝術、歷史,皆居次要地位。以故,由愛其制度、藝術、歷史,而自謂愛此儒學者,一如外人作品中含有中國元素而自謂愛中國也,是只取此文明之材料,而不取其中心。惟外人畢竟是外人,中國人若自居一個非中心之文化視角,便非做中國人矣,便不是真儒學。然則,儒學既爲中心,則此儒學所薰陶之中國人,其做人究竟如何?以做人爲學,卻做人如此,自余觀之,正如歷史之改述僞史,科學之提倡迷信,是並其體統、根據、常識而喪之矣,此學便不必存。然自儒學觀之,此反倒是其真初心,反是余一貫誤會之。故我之所謂喪,正彼之所謂得。中國人之氣質,適爲儒學之真氣質,而我不具此氣質,便證明我之不配爲中國人,亦不配以儒學爲學。維時,余因悟牟宗三所披評之「假行仁」者,確是指吾輩說,而非指中國人說。渠披評「客觀化」「宗教一樣」處,亦即陸子之披評「若有神明在上、在左右」爲「妄見」「害心之大者」,而朱子則與之意同,盡是一脈。可見,讀書爲學,貴在自知。彼之披評黨,實則劍指耶教,內涵是僭上帝位,用自義爲義;吾人之披評屬世,亦當明指其最大者是儒家,若體貼神,便不體貼人。既不取該中心,遂用該文化爲材料,只擔佗一個主理造物底責任耳。更不必論儒學在今尚存多少,儒是屬世,屬世是儒,反就對勒,爭戰是你死我活。(反儒)
一、有人格神,則有聖言,則有明晰的誡命,則有審判,吾人面向明晰者反思,便承認做不到,又畏懼審判,遂投靠恩典。無人格神,便無言無誡,更無審判,但存一個模糊的良心,彼等把持着模糊者反思,加雞賊用事,便自義,說做到了。從文化層說,是進路不同,但從工夫上說,無人格神之對象,便無從敬虔,只剩自家設計。(人格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