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6.17笔记——勝爲士
(2022-06-18 10:46:18)| 标签: 思考哲学人生思想真理 | 分类: 读书笔记 | 
六月十七日、来复五
〖记事〗今日,忙。
〖读书〗读《现代新儒家直觉观考察》。新儒家逐渐拆解直觉与理智底藩篱,而关注其相关性。理智揭示必然,呈现确定;直觉涵盖情感、信仰,是自由意志底呈现,不确定、偶然。直觉非形式逻辑的,突破形式逻辑,不以理知方式建构,其「体」是人所建构,依赖人底「诚」与真实的存在相通。(极注意!儒家进路,即是由第一境界直达第四境界,但终达不到。夫人所建构而无实者,便是虚统。所谓「诚」与「通」,即余所谓偶然撞出实事。既然生活维度染污,未必无实事,但不能成实统。)新儒家底语境,基于古今中西之争,批评理性扩张,追求超胜西学。对中国传统具威胁者,是西方哲学底重逻辑分析底传统,儒家则是「仁智统一」底传统。故其学说在直觉与理智底关系中展开,对知识论问题缺乏兴趣,偏至地发展其直觉论,背后隐藏着儒家信仰,而信仰是不能完全诉诸理智嗒。所谓「儒学底精神性」即其宗教向度,亦即「内在而超越」。(极注意!两个传统之矛盾,即是进路矛盾。可见儒家正是宗教信仰,或曰怕羞的宗教、腼腆的哲学。)又,新儒家产生底原因,是五四以来底科学实证主义思潮。新儒家认为哲学不等于科学,科学是求真,哲学是求善,达到天人合一、真善统一,直觉是与科学方法根本区别的。新儒家没有一致的政治立场,不是统一派别,而是在文化人生问题上有共同倾向,倾心于传统儒学价值。(此即价值保守,且一开端便反科学、反逻辑。然而以科学为求真,亦西方文艺复兴后之产物,若以哲学自甘求善,不过此产物之侧面而已。)「直觉」概念自西方引入,但关于直觉之思维方式,中国有自己底直觉传统。(直觉传统。)康德区分理性与知性。狭义的理性,对知性起综合作用底思维能力,是人底心灵要求超越有限的经验世界而认识无限宇宙底冲动;广义的理性,包含感性、知性、狭义的理性,及实践理性、审美判断力;广义的知性,包含理性、判断力;狭义的知性,自我意识底统觉,包含十二范畴。知性构成知识,理性起范导作用,理性提供目标,激励知性向前发展,追求完整知识。理智,相当于狭义的知性。(理性、知性、理智。)柏格森认为只有直觉能把握本体性的绵延,即永动的生命之流,被新儒家认可。(新儒家固倾向直觉,以反逻辑分析。)西方哲学的直觉,指向外在,取得客观知识,亦有把握善之德性论传统;中国哲学的直觉,反躬内向,反己体认,真善统一,把握价值真理,即德性之知,亦不排除认识论意义。中国的直觉,涵盖了几类概念,包括非逻辑分析者、亲身体验者、突如其来者。(西方直觉vs中国直觉。)非理性主义的直觉,将直觉与理性绝对对立,夸大理性局限,而诉诸直觉,强调偶然、情感、神秘,贬低理性,否认理性能认识世界,断言存在本身非逻辑非理性,世界不可理喻,唯有借助直觉。(按账面的中国文化,自不可说为非理性主义的,但事实上,中国人好国学者,大抵皆此类人。)直觉主义,强调直觉优先,自明的真理靠直觉把握,但不与理性绝对对立,直觉更根本更重要,有反实证主义倾向。逻辑只能获得一般概念底知识,只能抓关系,而直觉关于个别的知识,达到事物底内容。直觉主义认为直觉是认识底基础,理智依赖直觉乃有意义。(直觉主义。)新儒家揭示西方的「体用二分」,强调本体论与方法论统一,体悟本体,然后认识现象,即体即用。现象都是本体底显现和功用,把握本体是任务。(体用不二。)要把握绝对、大全,消解主客能所对待,即直觉底职分。就本体仁心说,亦然,认识心性乃认识天道。(直觉其心性。)人生价值靠直觉达到,而非理智分析。新儒家对直觉之推崇与信仰有关,须悟人性善恶、人道天道,而西方则思考自然及人底规定性。新儒家谋求证成之本体仁心,对其而言毋庸置疑,是确定的呈现,但对别人而言缺乏逻辑必然性,理智分析不能达到。须先认同信念,乃能感悟体会,反之则不能。故新儒家底方法不可公度,不是普遍有效的理智方法,而是直觉。(极注意!犹言理解要执行,不理解要在执行中加深理解。)又,读《基督徒的生活》。基督徒生活方式三个特征:自我否定、背十字架、默想永世。(极注意!)
〖随感〗
一、属世的、属肉的、属血气的等,其实就是属「气」〔或作炁〕,按气一元论,世界肉体皆是「气」。超越者,即属天的、属神的等,应说为「气外」〔或作炁外〕。(炁与炁外)
							
		前一篇:22.06.16笔记——勝爲士
										后一篇:22.06.18笔记——勝爲士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