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3.14笔记——勝爲士
(2022-03-14 23:40:15)| 标签: 自由信仰政治宗教哲学 | 分类: 读书笔记 | 
三月十四日、来复一
〖记事〗今日,困。
〖读书〗读《现实感》。又,读《宗教情感》。
〖随感〗
一、中西文化之真正差异,乃在夫西方文化以名辩内容为主流、为大部,而以现实感相关之直观文化为支流、为少数;中国文化乃反是,以基于此现实感并政治头脑之文化为主干、为普通的,而其逻辑上之演绎、考据等内容反不彰,甚至不主张。西方人善于分析,中国人善于整合,故西方视中国为「浑一」,而中国视西方为「支离」,然则以互动论之,须知应求真者求真焉、应实用者实用焉,求真是共法,实用为胜利。生活就是政治,有求真之一层,亦有求胜之一层,故欲现实有为,不能不具此头脑。由此势必之学,前进则成立学统以至业统,上透则知其亦有神之真理本源。能判断者更幸运,殆以此也。要之,都是学,都是理,都需天赋,都具本源,务中西互动。(超生活的—求真—科学—理必、生活的—求胜—政治—势必)
一、选民洞见,殆即摄现实的得失意识。盖有得必有失,有所舍而后有所得,此世界底常态也。为应对此世界,有所取舍,俾缓解吾人关于价值不可兼得之矛盾也。个体诚然有其价值,但此价值不由外人强行赋予之,乃在其自取。须知不论谁,拿不走人所并不具有之物事。进而,对于敌人之怜悯,实已摄于此消极的信仰之内。世界固为有限,凡生活在此者,必有争斗,顾此而不能顾彼,且能以信仰心上透而宪治其人生者寡矣,此不仅主观上或不能,条件上亦或不备,故恒无奈也。然虽无奈,必脱虚向实,则何妨为敌祷告、宽待其负乎?毕竟由恶生善,非彼等之无功,且同为血肉有情,复不乏良好的愿望,故确是可惜。不妨希望其一二有所转化,令吾人不必事事诉诸敌对与消灭,俾易得平安与喜乐。(世界有争斗、选民存怜悯)
							
		前一篇:22.03.13笔记——勝爲士
										后一篇:22.03.15笔记——勝爲士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