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行员解析MH370在泰国湾上空急转掉头是蓄谋已久。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今日报道,官方资料显示,军用雷达追踪过程中曾经监控到马航MH370从南中国海急转掉头飞至马六甲海峡,而后曾将飞行高度降低到12000英尺,直到从雷达监控中消失。而消息人士认为,此突然的掉头被认为是蓄谋。
MH370失去联系已16天了,为什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要在此时重提此事?并强调:这是官方资料显示的?接下来强调:MH370在泰国湾上空急转掉头是蓄谋?
让大家来回顾一下:3月8日,01:30-02:30:马来西亚民航局空管发现与MH370失去联系,在显示屏上MH370飞机的光点消失,之后马来西亚民航局再次试图联系。02:30:马来西亚空管联系马来西亚空中指挥中心,表示与MH370失去联系,最后得知的飞行高度为35000英尺,5分钟前,该飞机刚到达自动巡航标志点。02:35-03:00:马来西亚飞行指挥中心试图通过卫星联系失联飞机,但多次均没有回应,后启动飞行通信报告系统也未找到。在马来西亚军方雷达上,这一目标修改原定航向。MH370的操纵者,此时操纵飞机在空中飞了一个立体的“Z”字形航线。军方雷达最后一次侦测到这一目标是在8日2时15分,客机在马六甲海峡上空。如果某方能否认MH370的以上时间、地点,我就佩服他。
MH370失去联系已16天了,为什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要在此时重提此事?是不是此时已经有人慢慢地醒过来了:以后,MH370事件的结论,要怎样说才符合自己的利益?对这种人来说,真相和友谊是一时的,自己的利益才是长久的。于是,近日有人放风:MH370飞机在泰国湾上空没有做战术躲避动作。MH370机长没有劫机行为。
幸好世界上有不少追求MH370问题真相的航空专家和媒体。岂能让自私自利者蒙混过关?
现在,众所周知,MH370在8日凌晨,突然修改原定航向。接下来,MH370的操纵者,操纵飞机在空中飞了一个立体的“Z”字形航线。事实证明,飞机总体上是左转了。但在实际操作上,他不是直接左转,而是采取操纵飞机顺时针右转约270度的方法,来达到他左转弯的目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这种南辕北辙的做法,是居心叵测。里面包涵了蓄谋已久。里面包涵了相当细腻的战术躲避动作。他知道,突然修改原定航向,是无法无天的。是各方都不能答应的。此时,飞机在泰国湾上空。为MH370正常航行的事,马来西亚航空的空管正在与越南的空管交接。在实施突然修改原定航向前,他蓄谋已久,应当是在地面仔细研究过泰国湾的航行地图。通过这种研究他担心:如果此时直接左转弯,飞机偏离原定航线,有可能飞进越南的空域。此时,越南空军方面的雷达可不是吃素的。万一他们像当年苏联打韩国的航班那样,将我打下来,问题就闹大了。于是,他想出一个战术躲避动作:采取操纵飞机顺时针右转约270度的方法,来达到他左转弯的目的。如此一来,飞机是在空旷的南海上空完成突然修改航向的动作的。就算马来西亚空军的雷达能发现我,他们也不可能将本国的民航飞机打下来。
这,不是蓄谋已久?不是一个战术躲避动作?
大家知道,MH370客机被人为关闭应答系统和通信系统,被人为偏离原定航线。接下来,大家比较明确的是,MH370客机穿过多国空防系统,有的国家没发现它。如印度。马来西亚军用雷达呢?有关方面以前的说法是,发现了一个友好的不明飞行物。几天后,才勉强认定是MH370。笔者认为,这种后果,与MH370实施战术躲避动作有关。
“战术躲避动作”的内容是,飞行员操纵飞机,反复多次大幅改变高度(甚至超过为波音777飞机设计的极限高度),反复多次大幅改变航向,反复多次大幅改变飞机的飞行速度。
MH370大幅改变高度:操纵飞机从10000米上升到12000米,再从12000米下降到7000米。有的媒体报道,它曾飞到13000米、下降到1500米。操纵飞机从9000米上升到12000米的高度时,他知道,地面的军用雷达在盯着呢。此时,地面的军用雷达一扫描:波音777飞不了这么高啊,这不是777,是不明飞行物在天上飞行。
MH370反复多次大幅改变航向:就是操纵飞机,机翼一边上翘一边向下,在空中转弯。用大坡度,转急弯。
MH370反复多次大幅改变飞机的飞行速度:如,飞机的速度一会儿是900(公里/小时),接下来减速,减到400(公里/小时),还保持这个速度飞了一会儿。接下来,又增速,快速增到900。来回折腾。此时,地面的军用雷达一扫描:波音777不可能飞400(公里/小时)的速度啊,这不是波音777,是不明飞行物在天上飞行。
如果飞行员操纵MH370客机,老老实实地在9000米高度上,又不反复多次改变航向,一直老老实实保持速度800(公里/小时)平飞。接下来,地面的军用雷达一扫描,显而易见,这是波音777在天上飞行啊。于是,就不会说它是不明飞行物。接下来,它就露馅了:这是失去联系的NH370航班飞机。
这,就是MH370战术躲避动作背后的秘密。
“MH370”实施战术躲避动作的目的,与MH370客机的操纵者关闭应答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目的是一样的。是为了保存自己,躲避或者误导、迷惑对方。对方是谁?从表面上看,是军用、民用雷达。实际上是雷达背后的当局。
MH370客机的操纵者,是一个飞行术和领航术都相当高超的人。他知道,自己目前飞行着的海上空域或陆上空域,有雷达覆盖,高端精密的雷达设备,宛若照妖镜一样,盯着自己。同时,他也知道,东南亚以外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空防系统并非铁板一块。雷达,一般被部署在内陆敏感区域,而次敏感区域或不敏感区域的雷达覆盖面,是有一点空白区的。
他知道,民用雷达,一般依靠机载应答机来侦测和监视飞行器。在飞行器的操纵者关闭应答机的情况下,民用雷达就无法获取飞行器的相关信息。这时候,他要躲避的,是军用雷达。MH370客机的操纵者,是一个飞行术和领航术都相当高超的人。
只有老谋深算的高手,才懂得用“战术躲避动作”,来躲避、误导雷达。
法新社说,纳吉布15日的讲话至少基本排除飞机在空中爆炸和飞机出现紧急机械故障的可能性。但是他的讲话同时也开启了另外三种可能:飞机遭劫持、飞机涉恐以及飞机被至少一名飞行员“流氓控制”。
外行看热闹,不将MH370的“战术躲避动作”当回事。行家们都相当重视MH370的“战术躲避动作”。因此,笔者要解析MH370的“战术躲避动作”背后的秘密:保存(或炒作)自己,尽量多一点地占有时间,躲避或者误导、迷惑对方。最终,完成他的一种顽固企图能达到的效应和比较大的社会影响。
MH370在泰国湾上空急转掉头是蓄谋已久。在泰国湾上空急转掉头是MH370失去联系事件的开端、是事件的一部分。那么,MH370失去联系事件,是不是蓄谋已久的?以后的事实将证明这一点。这种观点,将有损谁的利益呢?谁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喜欢这个观点、从而有意蒙混这个事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