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了MH370

(2014-03-23 05:04:48)
标签:

《为了mh370》

雪龙号

印度洋

风浪

杂谈

分类: 茂森林9航空安全分析文集
为了MH370


为了MH370

为了MH370


《为了MH370》

一望无际的深灰色海面。“雪龙”号。2014年3月22日。

全速、全速、全速。这条雪龙,全速赶往搜寻马航MH370失联客机的目标海域。近了、更加近了。“雪龙”号距离搜寻目标还有900海里。

21日晚,“雪龙”号从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码头出发。昼夜兼程,一路向西南方向。航行、航行、航行。直奔南纬43度28分、东经91度45分的“1号点”。

22日一整天,南印度洋天气阴沉,海面上浪高3至4米,风力八级,阵风九级,“雪龙”号最大摇摆度达到15度,涌浪甚至打到了驾驶台的玻璃上。

预计“雪龙”号还需航行60个小时,就可抵达目标位置。目前,考察队已将船上科考队员进行了分组培训,并在船头、船中和船尾设立三个瞭望点,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沿途上岗瞭望。目前尚未在海面上发现漂浮物。

MH370,“雪龙”号在搜寻你。在一路航行过程中,船员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搜寻的机会。

吉隆坡。3月21日。代理交通部长。发布会。

多国搜寻力量仍在发现疑似马航MH370航班飞机残片的区域搜寻。尚未发现卫星图上显示的残片。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雪龙号船对于搜寻航班黑匣子非常有帮助。”

  希沙姆丁表示,中方一直对于我们的搜寻请求非常重视。从一开始,中方就派出各种搜寻力量,中国的极地科考船“雪龙”号也是第一艘参与深海搜寻的国际船只。如果确认MH370航班最后出现在南印度洋上,那么“雪龙号”的参与,对搜寻航班的黑匣子很有帮助。但当务之急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缩小搜寻范围。

  在南印度洋的搜索难度很大,他今晚将与美国国防部官员进行沟通,希望美国能进一步协助搜寻。

  马航首席执行官艾哈迈德·乔哈里·叶海亚表示,失联的MH370航班是一架“标准”的波音777飞机,没有任何异常。飞机7日起飞前,机上的确运有一些电池,但体积较小,机上没有危险物品。他说,“电池经过了严密的包裹,起飞前也经过了检查。马航承运这些电池符合有关航空管理规定,符合行业惯例。”

    为了火速前往搜寻马航370失联客机,21日,“雪龙”号上的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澳大利亚人员配合下,仅用了8个多小时就完成了进港补给、队员疏散、人员进出关、出港等一系列复杂繁琐工作。这背后也涌现了很多感人故事。

    21日,是中国南极考察历史上船舶进出港最高效、最短暂的一天,也是“雪龙”号船长王建忠最忙碌的一天。从当天凌晨开始他几乎没有休息,一个个联系供应商增加物资补给,紧急联系船务代理更改出港日期。70多名队员下船出关、澳方移民局、海关、检验检疫局均需办理复杂手续。

    “这些手续正常办理的速度很慢,非常感谢澳方港口人员的大力支持,给我们特事特办,”王建忠说,“一家澳大利亚的商店,听说雪龙号要购买一批望远镜搜寻马航失联客机的时候,主动降低了价格。”

    在弗里曼特尔码头,为了赶时间,十几吨蔬菜水果等补给物资直接从船舷边吊到了舱面。当“雪龙”号启程以后,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领队刘顺林、副领队徐挺带领队员,从船上舱面到冷冻库房排成长队,通过接力,大家用双手将十几吨物资搬到冷库里。他们一直忙到深夜。汗水湿透了衣衫,又被冰凉的海风吹干。

    21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球物理首席科学家赵俊猛教授和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缪秉魁教授,这两位到过南极内陆进行考察的科学家不约而同地做了一个决定:留在船上参与搜寻。

    根据原定计划,船上只留下必要人员。但为了增强瞭望力量,临时“招募”志愿留下的考察队员。作为单位的学术带头人,赵俊猛、缪秉魁两位教授归心似箭,但他们都在第一时间积极报名留船。

    “我是一名老党员,在考察队需要的时候就应该积极带头响应。况且我从小在海边长大,水性很好,上大学的时候曾经救过人。万一这次搜救行动中需要,我还可以冲在第一线,”57岁的赵俊猛教授说。

    长期研究陨石的缪秉魁教授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说:“搜寻马航失联客机是全国人民关心的大事。作为一位中国公民有机会参与搜寻,竭尽全力是应该的,其余的来不及多想。在茫茫大海,多一双眼睛,就多一个发现的机会。”

    来自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的工程师黄辉也志愿留在了船上。这位刚开始严重晕船的年轻考察队员,经过南极考察的一路锤炼,已经变得十分坚强。他说:“一个人的力量也许微不足道,但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希望成为这个集体的一分子,尽己所能地参与到这次搜寻行动中。这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