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吹牛”
安徽 徐而缓
“吹牛”是某些人的通病。今晨早起,读明·陆灼的《艾子后语》,见笔记一则,不禁哑然失笑:
“赵有方士好大言。艾子戏问之矣:‘先生寿几何?’方士哑然曰:‘余亦忘之矣。忆童稚时,与群儿往看宓羲画八卦,见其蛇身人首,归得惊痫。赖宓羲以草头药治,余得不死。女娲之世,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余时居中央平稳之处,两不能害。神农播阙谷,余亦辟谷久矣,一粒不曾入口。蚩尤犯余以五兵,因举一指击伤其额,流血被面而遁。’”
---这位方士的牛皮吹得也忒大了些!这位生活于战国时期赵国的方士,自称其在童年时就见过画八卦的宓羲、补天的女娲和播阙谷的神农,还曾遇蚩尤指伤其额......看来,他是一个位寿过千的活神仙了。不过,说大话是要付出代价的。活该这位“神仙”倒霉,大话刚说出不久,就遇到了麻烦:
“俄而,赵王堕马伤肋,医云:‘须千年血竭傅之乃差。’下令求血竭,不可得。艾子言于王曰:‘此有方士,不啻数千岁,杀取其血,其效当愈速矣。’王大喜,密使人执方士,将杀之。方士拜且泣曰:‘昨日,吾父母皆年五十,东邻老姥携酒为寿,臣饮至醉。不觉言词过
度,实不曾活千岁。艾先生最善说谎,王其勿听。’赵王乃叱而赦之。”
看完这则故事,不禁联想到:卖眼镜的小店叫“眼镜大世界”、“宇宙眼镜中心”;小小一间美容美发店,敢取名为“世纪美容美发中心”、“世纪美容美发城”,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更有甚者,一剂普普通通的药品,改个名字就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小小一个保健品,就可以胡吹什么“返老还童”;刚上市的化妆品,就鼓吹什么“青春永驻”;唱了两支歌的人,就敢叫“音乐家”、“歌唱家”了;三、两篇文章见诸报端就可以称为“作家”、“学者”。不过,比起政府小巫们的伎俩,“小县城”可以鼓吹成“大都市”,“小市场”可以广告成“地区物流中心”,一个小小的开发区,可以吹成“XXX天上人间”---这其中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只有吹牛的人自己清楚。不过,我认为,凡事还是科学、公平一点为好,事实求是,更能吸引别人的眼球。如果碰上历史上“艾先生”那样叫真的人,那些吹牛者,恐怕要死800回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