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黔游印象·三都

(2008-09-15 11:14:25)
标签:

旅游

分类: 在路上

我们没有进城。三都的印象,主要都是在路上。

这里是一块天赐的福地,有力地驳斥着贵州“地无三尺平”的谰言。难得的一马平川,蓝和白,平等与博爱。这里住着水族,从中原迁移到西南的游离者。“水”据说原来的意思就是“睢水”。

黔游印象·三都

这里的国道和省道很好,平,且车少。农闲时分,到处都没有人——跟北京匀一匀多好!

 

黔游印象·三都

纵有山,也不过是这样的缓坡。

 

黔游印象·三都

这对夫妻是回娘家?是赶集?不是地下水洼,真想不起万里晴空前,午后的一场大雨。

 

黔游印象·三都

水寨的坟堆,修在寨口的田间,让人想起越南的类似景象。碑上的花纹极精致,以清代为多。

 

黔游印象·三都

我们进入了有名的板告水寨。这里出名的是“马尾绣”,可是绣在哪里?我看到一对夫妻在建新房,丈夫在下面抛砖,妻子在上面接。

我拍不下她最有动感的一瞬。我放下相机上前问路,与那位大哥比比划划半天,彼此都不太懂。

 

黔游印象·三都

这光头在拍什么?原来窗口探出了一个小光头,一脑壳的痱子粉。

 

黔游印象·三都

终于找到了刺绣的女人们。从老妇到女童,都在下午木楼的荫凉里仔细地女红。

 

黔游印象·三都

他们说,寨里有一个马尾绣展览馆。于是一路打听往里,堆满尖利石子的村路很考验奥拓的性能。最后一个小姑娘把我们带到了这里。

另一个小姑娘接待我们,她是展览馆主人潘水爱的女儿,大概十岁。她很羞怯地说:爸爸说,参观要钱的。多少钱呢?她不肯说。我问她五元好不好?她点点头。

入口的墙上挂着许多红布,上面有中、英、法、日各种文字的参观留言,雄辩地说明收费的合理性。

展览间光线不好,影响效果哈。

 

黔游印象·三都

这是普通的马尾绣片。潘水爱后来赶回来了,他介绍说,马尾绣是用马尾羼合丝线绣成,极费手工,仔细看针脚。确实!

潘水爱在房间当中摆了一张证书,说明他是“黔南州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这些物什收藏了多久?他说,三十年。

 

黔游印象·三都

这是马尾绣服装中的极品,不仅工艺繁复,穿上身都得费半天劲,这里的小姑娘也明显不太知道怎么穿这种传统服饰啦。

开价八千,村口的绣房也有这么一件,不会超过五千。

有一点后悔没有买下来。

 

黔游印象·三都

原来马尾绣是用这样的器具绣出来的。

我们买了几片,问潘:买东西是否可以不收参观费?他把手乱摇:不行,村委会看见你们进来,就要跟我分钱的!

付钱的时候,潘不肯接,让他女人经手。说这是水寨的规矩……慢慢也快变成全国的规矩了。

 

黔游印象·三都

潘还藏着水书,古老的民族文字。这是非卖品。

 

黔游印象·三都

我们没能认出这是什么花,只是觉得在晚风和夕阳中分外好看。

 

黔游印象·三都

村口的牌坊,简单,却不失庄严。

 

黔游印象·三都

河水很清,裸泳很遥远……水里有一头牛,岸上有一匹马。还有好些湿淋淋头发的孩子,飞奔,玩闹。一条黄狗,送了我们一路。

 

黔游印象·三都

黔游印象·三都

天色就这样慢慢暗了下来。这里入贵州以来,路上景色最美的一日,却也是最闷热的一日。

黔游印象·三都

(待续)

(更多图片,请看相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