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日

(2007-12-19 20:03:09)
标签:

休闲生活

分类: 随感录
小潘说,只有广州人才明白我在MSN签名里提到的“牛一”是什么意思。
那也无所谓,就像一个平凡日子似的过去呗。终日赶稿,脑子已经塞不下别的东西,骨节眼上因为食物中毒躺了一天多,昨天挣扎着写话题的综述稿。到晚上十二点强迫自己去睡觉,却无论如何睡不着,起来看看表已是四点多。于是开电脑继续写,七点半终于收工。
接下来,无非是赶另一篇稿子。
今天收到新一期《建业》。上月在广州,任远就要求我莫介意他在这期杂志一篇文章里的调侃。他的文章题为《生命不能承受之趣味》,关乎我的段落是:
 
说起淘书,有一个在社科院研究现代文学的朋友,看上去也是趣味主义的奉行者。作为重要的生活乐趣之一,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从家里跋涉一个多小时到潘家园淘旧书。淘旧书虽然一向是文人的崇高乐趣,背后却往往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即用有限的钱蒐集更多的研究或写作资料,乃至是一种细水长流的投资。无论如何,与收入微薄的摊主来回较劲砍价,成果是(比如)用177元钱背回77本旧书(不是古书),再把书名和价格拿到博客中晒,这可以打发多少叫人羡慕的时光啊。
 
我当然不会介意这样的调侃,何况对任远这样的谦谦君子。不过,这位以理性见长的学者把我对书籍的狂热迷恋过于“意义”化了:)我不是藏书家,当然不会只欣赏“智慧的形式”,但确实做不到有一个移动硬盘在手,就能替代坐拥书城的感受。倒是同期杂志上黄铁鹰的文字说出了部分真相:所谓迷恋,并不拒绝“有意义”,但意义是后加的成分,“有意思”才是原初的动力。讲价呀,晒书呀,这些都是附加值,完全不能道出我对旧书的感情。
说了这么多,似乎又显得有些介意了,希望任远不要介意。
也是在今天,收到了长沙寄来的最后一册《北京大学日刊》影印本,从此全套十六册巍巍立在书柜里,走过瞥见,心生欢喜。
查了查记录,自2005年5月20日买到第一册《北大日刊》影印本,两年半时间,从七八处地方搜集完整。这套1981年人民出版社影印的旧刊总定价是249元5,而我一共为它花去了958元。我确实不应该提及这套书的网上售价,这么长的日子回头再看,价格可能是当时最令人激奋,而今却最先被我忘却的东西。即使是一次购得全套,又哪有这样的欣喜与叹喟?
这套书,就算是送给自己的礼物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