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表文稿备忘:微电影-风生水起的新战场

(2012-07-23 19:30:07)
标签:

杂谈

载于《中国广播影视》

从多个微电影创作基地壮志满怀的计划,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成立微电影系的高调宣言,从华谊兄弟、中影数字等传统电影公司进军微电影制作业,到视频网站大张旗鼓举办微电影节,微电影界最近可谓风生水起,有人称它将是一个价值百亿级的新兴产业,也有人质疑它是文化产业中虚假繁荣的又一个泡沫,而在本文看来,微电影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战场。

尽管对微电影并没有形成权威的定义,但大体说来微电影具有四大微特征:微期制作(数天到数周的制作周期);微小投资(通常为数千到数十万元,远低于剧情长片);微时内容(时长通常数分钟到十几分钟)和微屏放映(从手机到电脑,远小于电影屏幕)。微电影的繁荣具有必然性,因为在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消费社会里,在手机、电脑、电视等多种媒介分割注意力的时代,人们的时间已被严重碎片化了。而微电影短小精悍,它最能满足人们在碎片时间里的娱乐需求,拥挤的地铁旅程、繁忙工作的间歇、抑或百无聊赖的排队时间,都为微电影提供了存在的合理性,前景值得期待。但当热钱涌入,为产业带来发展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陷阱和喧嚣,微电影的各路利益相关者,又该如何应对呢?

对微电影的主要投资者品牌商来说,微电影的确是一种可资利用的广告新形式,但目前品牌在广告中的植入,大多仍缺乏创意,缺乏足够的故事性和完整结构,看上去更像一支产品MTV或者加长电视广告片。如有某品牌饮料在其投资的短短5分钟影片中出现多达二十多次,这样机械呆板的产品展示恐怕不是在宣传品牌,而是在毁坏品牌。一部广告微电影如果不能使观众在欣赏影片的时候忽略了这是广告,那么便是失败的。置入的产品不能是突兀的对观众的视听轰炸,而应是服务于剧情需要的,让观众随着剧情的起伏注意到这些产品,进而主动搜索购买。也只有这样,观众才会通过社交网络帮助这些微电影进行病毒式的传播,进而对品牌起到好的宣传效果。

对微电影的主要播映平台视频网站而言,微电影是一种可以帮助其实现差异化、建立竞争优势的内容资源。但目前视频网站对微电影的开发还很不足够,大多网站并无建立微电影的专门频道,对优质微电影没有进行很好的整理、挖掘和推荐,拥有的独家微电影资源也很少。针对这些问题,大的视频网站应该学习Youtube的经验,通过与制作者的合作实现微电影内容的品牌化,例如推出广告收入分享模式,推出微电影创作者的专属频道,并加强对微电影版权的保护,这些措施将既增强制作者打造微电影的驱动力,也将有助于视频网站摆脱同质化竞争的窠臼。

对传统长片电影业而言,微电影可能未来会在网络市场给其带来一定冲击,但总体将利大于弊。年轻的电影学徒经过微电影制作的训练可能成为传统电影业的生力军,剧情长片也可以用微电影的形式展开前期营销,甚至还能直接从微电影当中挖掘题材,如2011年一部网络热播的动画微电影《李献计历险记》就被改编成了长片,而微电影版之前建立的口碑也能为长片版宣传带来便利。因此传统电影人有必要对微电影创作者抱持扶助、鼓励的态度,促进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最后对微电影的创作者来说,微电影是一个进入门槛低的行业,一台DV、一套剪辑电脑、三五好友即可开工。但这也是一个高难度的行业,在短小的时间里要言之有物吸引观众其实很考验创意。曾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互联网视频没能在30秒钟吸引观众,便会遭遇被关掉的下场。传统电影的叙事训练或许并不足以应付这种挑战,如有资深电影人用长镜头、意识流的方式来创作微电影,与观众的期待相去甚远,也不适合微屏幕的呈现。专属于微电影的叙事技巧和视听语言,仍留待创作者和研究者们的共同探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