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宗住宅用地入市 半数需配建保障房


标签:
土地10月房产 |
10月北京住宅用地仅出让45公顷,连续两月土地交易低迷
北京土地市场经历8月疯狂交易之后,9、10月整体土地交易总量跌入低谷。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0月北京交易住宅用地3宗、45公顷,规划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延续上月低迷的态势。
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11月将有22宗住宅用地入市,共计179公顷、规划建筑面积345万平方米,倘若全部顺利成交,将创自2011年1月以来34个月住宅用地出让量的新高。其中,有11宗住宅用地需配建配建限价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人才公共租赁住房、回迁房等,2宗住宅用地需要配建“自住型商品住房”。
“自住型商品住房”供地位于6环以外,实质调控作用有限
即将出让的“自住型商品住房”供地有2宗在密云县与门头沟,均位于6环以外,对此,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有以下质疑:
关于供地指标,2013年年初北京市土地供应计划之中并没有单列“自住型商品住房”的供地指标,那么,年底2万套的供地倘若是占用原来的商品住房指标,那么,自住型商品住房”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增加市场供应量,这对缓解当前的供需矛盾并无益处。
关于供地区域,当前首次置业人群重点关注北京市5-6环区域,倘若供地主要在6环或更远郊区域,这对首次置业人群是个失望的消息,对平抑房价上涨的作用也将大打折扣。
对于未来土地供应形势,胡景晖分析认为,随着北京常住人口的持续上涨,购房需求也在逐年增加,目前房价上涨的根源在于2010-2012年三年土地供应量的持续下滑,加大土地供应量是个标本兼治的办法,政府在此问题上已经达成了一致。
胡景晖强调,增加商品住房及保障房的供应量即可,但不能越界干预商品房价。“自住型商品房”看似解决了不够保障房资格、又买不起商品房的夹心层的住房问题,但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公租房到如今的“自住型商品房”来看,解决一个夹心层,依然会有新的夹心层出现。要想缓解北京楼市价格上涨的问题,更应该认真贯彻“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撑、高端有市场”的政策,政府重点在于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力度,保证中小户型项目的比重,放开高端市场的开发,且减少或避免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市场价格,更不能让“自住型商品房”演变成部分人投机楼市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