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BD核心6宗地块开标:拿地规则突变,险资“凶猛”房企“受限”

(2010-12-08 10:04:35)
标签:

cbd

地块

开标

险资

房企

房产

分类: 政策解读

CBD核心12宗地块一波三折,中服地块分拆后的Z3、Z4、Z5、Z6等4幅地块以及CBD12地块中的另外两幅地块Z14、Z15,共计6幅地块终于迎来榜单揭晓。

目前入围情况如下:

Ø Z15地块底价51亿:大连万达报价45亿,中国中信63亿,海航集团59亿

Ø Z14地块底价32亿:联合体(正大置地、正大集团、卜蜂国际、上海帝泰、正大制药投资、中山凯茵、玖龙纸业、华康资本、金光纸业、上海世茂和华侨凤凰)报价41亿。

Ø Z3地块底价17亿:恒中北京发展(恒基兆业)报价18亿,联合体(中国国际金融、中鑫嘉业天津商业、北京万通、亚洲电视西部金融贸易)报价25亿,联合体(泰康人寿和标准投资集团)报价31亿,联合体(阳光保险集团和阳光财险)报价25亿。

Ø Z4地块底价20亿:民生银行报价30亿,联合体(生命人寿与联通投资控股集团)报价35亿,联合体(融侨置业、福建金辉和华康资本)报价26亿。

Ø Z5地块底价7亿:恒中北京发展(恒基兆业)报价18亿,联合体(安邦财险、和谐健康保险公司与标准投资集团)报价25亿,北大方正集团报价24亿。

Ø Z6地块底价27亿:联合体(安邦财险、生命人寿、安邦人寿和标准投资集团)报价40亿,联合体(远洋地产与汇丰银行)报价38亿,北京中农投资联合体报价42.75亿。

日前,北京市国土局就CBD(商务中心区)核心区地块第二轮招标举行的答疑会上,突然提升拿地门槛,须持有10年。给本次投标结果埋下伏笔。

险资凶猛,规则突变与险资入市规定不谋而合

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表示:从已揭晓的入围名单来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众险资以一鸣惊人之势,涉足了除Z15地块以外所有地块,入围名单共出现8支险资,包括了泰康人寿、生命人寿、阳光保险、阳光财险、华康资本(保险)、安邦人寿、安邦财险、和谐健康保险。其中,生命人寿、华康资本(保险)、安邦财险分别出现在2个地块入围名单中,使用双保险,大有志在必得之意。

反观初赛过后规则突然加码,险资此次集中出手且志在必得并不出乎意料。根据对拿地机构 最少持有10年,其中不得转让的最新要求,本来的限制作用却变成了险资突围的主要原因之一。原因是9月颁布的《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同样明确要求保险资金投资的不动产,自投资协议签署之日起5年内不得转让。皆为持有,与投入到不温不火的公租房或养老地产领域相比,CBD核心地块的吸引力不言自明。再加上地标区域持有物业,对未来企业的形象宣传及品牌发展等方面的价值难以估量,因此,众险资纷纷重金押宝,势在必得。

房企受限,规则突变房企急抱金融机构大腿

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表示:从已揭晓的入围名单来看,另外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房企数量大幅减少,仅远洋地产、恒中北京发展(恒基兆业)、大连万达、北京万通、正大置地、融侨置业以及上海世茂7家房企入围。而第一轮投标中,房企占去了60家投标公司的绝大部分,其中不乏SOHO中国、富力、首创、苏宁置业、和记黄埔、九龙仓、中建国际、葛洲坝集团、珠江投资等知名房企,即便是二次招标之前的答疑会上品牌房企悉数出席的情景,都与入围结果形成鲜明对比。在融资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拿地规则突然加码,房企资金压力加大,投标资格受限。

所幸,据招标文件,只有参与第一阶段(规划设计方案投报)投标的投标人方有资格参与本阶段(综合内容投报)的投标(如为联合体,则联合体中必须至少有1家单位参与第一阶段的投标。因此,房企纷纷与金融机构联手,在最终入围结果中占得席位。

优质商业金融用地要求长期持有是趋势

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表示:对于目前,北京的土地资源特别是核心地块十分有限,开发商自持一定比例及一段时间将有效避免开发商囤地、炒地的现象发生,同时避免了商业地产短线操作的弊端。近期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显示,丰台科技园总部基地的8宗核心地块已进入预申请阶段,在这些地块的招标过程中,除了同样设定鼓励进入的产业类型,还将要求开发商自持50%的物业。此次,总部基地8产业地块再次沿袭了“长期持有”的要求,透露出此模式有望全面推广的信号。

CBD核心6宗地块开标:拿地规则突变,险资“凶猛”房企“受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