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栾菊杰,仍然是英雄

(2008-08-12 10:13:53)
标签:

杂谈

奥运

击剑

栾菊杰

加拿大

    观看奥运会,对我来说,是一个抒发感慨的机会。当人生不断向前的时候,总有些个人成见被打破,但也总有些个人成见被验证。在打破和验证之前,感慨便止不住地要涌上心头。今天最让我感慨的运动员是栾菊杰。

    五十而知天命,作为「中国击剑第一金」­和三子之母的栾菊杰在五十岁重披战衣,第四次走上奥运赛场,这是她的天命?还是她的自我选择?

    1978年,来自南京的栾菊杰参加第29届世界青年剑击锦标赛,这是中国第一位女子击剑运动员参加国际性大赛,那次比赛中,左手用剑的栾菊杰在左臂被刺穿的情况下仍夺得银牌。84年,栾菊杰在洛杉矶奥运会夺得女子花剑金牌,成就了她人生戏剧中的辉煌一章。

    88年栾菊杰参加汉城奥运,但却无缘三甲。89年栾菊杰移民加拿大。2000年栾菊杰欲再次参战奥运会,但在外围赛既已落败。沉寂8年之后,她竟在今年以50“高龄”重出江湖并且成功入围,成为“奥运史上年纪最大的击剑运动员”。

移民是为了学好英语

­  栾菊杰这样解释她的参赛动机:“如果不是北京办奥运,我是不会在这个年纪参赛的。因为当年自己曾经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之后便很希望中国能有机会举办奥运会,但等了很久也没有这机会。现在中国终于成功申办奥运,我已经为这一天等了二十多年。”另外,“08年奥运期间恰逢自己50岁生日,我便跟我先生说,可不可给自己一个理由参加北京奥运会?我先生便说这想法很好,你可以尝试,给自己一个五十岁生日礼物。”

  至于当年移民的动机,栾菊杰解释说:过去打比赛的时候,中国选手的英文水平不够,即使感觉被裁判欺负了,也没法跟他们争辩。那时我就想:如果我有点英语能力,就可以跟他们理论,甚至还可以在国际击剑联盟当个裁判。

    移民到加拿大后,栾菊杰定居阿尔伯特省首府爱德蒙德,于当地击剑协会担任全职教练。经过数年的努力,栾菊杰已经成为阿尔伯特省击剑运动的一面旗帜。阿尔伯特省击剑协会从2004年开始,把此前名为「北阿公开赛」(North Alberta Open)的击剑比赛改名为「栾菊杰公开赛」(Luan Jujie Open)。从2001年到2004年,栾菊杰连续四年当选为艾德蒙顿市最杰出运动员,并在今年6月被提名为该市的体育名人并进入该市体育名人堂(Sports Hall of Fame)。

坎坷奥运路

    尽量人生如此辉煌,栾菊杰的08奥运之路却走得异常坎坷,原因是在争取奥运代表权时,选手的全球排名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而栾菊杰因为多年没有参加比赛,其全球排名已跌至最低。为争取入选,栾菊杰重新投入比赛,至2007年11月,她已经辗转世界各地,参加了八场大型赛事,并在去年八月的泛美击剑锦标赛(Pan American Fencing Championship)中夺得了铜牌,令她的排名上升至全球第52,终于初步取得代表加拿大参赛的资格。现时她的国际排名是女子花剑第43名。对此,栾菊杰表示:“从世界范围来看,加拿大的击剑水平其实是较差的,所以才有我的机会。中国现在有更优秀和更年轻的剑手,要在中国国家队获取一席之地,实在不易。”

    财政也是制约栾菊杰的一个重要因素,“我教击剑是为了生存,打比赛却­要自费,去打比赛便不能教剑,没有收入但不断支出。”

    去年七月,为了打奥运会,加拿大击剑协会通知栾菊杰去蒙特利尔集训,栾菊杰觉得这很可笑。一来她认为加拿大没有人能做她的教练(作者注:想想也是,栾菊杰都五十岁了,又做了这么多年教练,加拿大谁能教得了她?)二来她认为这种对年轻人有效的集中训练方式对她没有什么效果。多年来,她都是采取见缝插针的练习方式,一有空便练习。然而,当栾菊杰表示自己不想参加集训的时候,加拿大击剑协会却说:如栾缺席,协会便视其自动放弃奥运资格,栾菊杰无奈只好前往。但如果留意栾菊杰在加拿大奥委会官方网站的资料,会发现“教练”一栏填的是“她自己”(herself)。

最大优势在于输得起

    栾菊杰坦言,现时自己的体能和反应都难以和年轻剑手相提并论,“如果前一天有比赛或有大运动量的训练,第二天身体便会十分酸痛,这种事情二三十年前是不会出现的,那时即使酸痛,也会很快复元。”但她认为自己也有强项,那就是耐性、技巧、经验和心理素质等等。另外,正因为年龄太大了,所以她认为自己没有甚么可输。这次参赛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体验,无论输赢都会很高兴。

    如今栾菊杰的比赛策略是“速战速决、以攻为守”,避免体能上的较量,因为体力下降的话,即使防守也会因为注意力下降而失误。纵然赢了这一场比赛,下一场赛事仍会受到影响,所以防止体力消耗是栾菊杰比赛的大前提。

    栾菊杰还有一个长项,就是她乃左手持剑。大部分击剑手都是右撇子,没有机会因而很不习惯与左撇子对阵,而栾菊杰却很习惯与右撇子较量。不过,她的左肘腱炎亦是一大隐忧。

仍然是英雄

    演出刚刚开始,帷幕已经落下。栾菊杰在第一场比赛中赢了19岁的突尼斯选手,却在第二场比赛中输给了32岁的匈牙利选手。不知失利的原因,是否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前一天比赛中消耗了太多的体力?

     加拿大Canwest News在报道栾菊杰的时候,用的标题是:《仍然是英雄》(Still a Hero)。相信这代表了大多数观众对栾菊杰的评价。

    有趣的是,Canwest News记者将栾菊杰打出的条幅“祖国好”翻译成:“Hello, my mother country.”这个翻译并无错误,但却略欠精采。当我看到“祖国好”时,脑海里会出现一连串意象,包括著名的《难忘今宵》的旋律:“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几多曲折几多婉转,最后才是“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在这里是用来压轴的,可“Hello”却是刚见面时用来打招呼的。但话说回来,若是让我翻译,我其实也没什么好主意,只能徒然感叹一声:翻译终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Canwest News的记者在同一篇文章中透露:栾菊杰计划在上海开设自己的击剑俱乐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