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我們中學是個絕對的名人。我這些日子為什麼會想起她呢?是因為記起了老師講過的她的事跡:如何抓緊時間。
我們上學的時候,通常下課之前會發卷子,這卷子就是當天的作業。一般發卷子的過程需要三五分鐘,因為卷子要從第一排傳到最後一排。對於我們這些芸芸眾生來說,發卷子是一節課里最放鬆的一個環節。卷子沒傳到自己這兒之前,我們東張西望;收到卷子之後,我們就做些小動作,諸如把卷子折好,放進書包,跟同桌聊幾句,等等。磨蹭得差不多了,下課鈴也就響了。
但是,我們老師對我們說:你們知道金亦石是怎麼抓緊時間的嗎?她從來不像你們那樣東張西望,她總是卷子一到手,立刻就開始做題。三五分鐘,夠她寫十道填空題的了。
我當時特別不以為然,心想:她大概個子不高,坐第一排,所以能把三五分鐘全都用上。我不行啊,我坐最後一排,所以發卷子的時候我只能東張西望。
那個階段,我以浪費時間為榮,抓緊時間為恥。我最喜歡學的一句臺詞是:“慢一點兒,讓我們再慢一點兒,否則,那些剩下的時間我們該做些什麼呢?”這是從一個外國話劇里學來的,究竟哪一出戲,我倒忘了。
最近是感覺時間真地緊了,所以就突然想起了這位學長。非常想知道她現在在干什麼。一個像時間本身一樣永不停步的人,現在到底跑到哪兒了呢?
要擱過去,這個願望不容易滿足,可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啊,隨手上網一查,結果顯示:金亦石,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副教授、美国青年科学家和工程师总统奖1999年得主,諾貝爾獲獎者霍維茨的學生。
所以,如果哪一天有個叫金亦石的得了諾貝爾醫學和生物獎,大家不要奇怪啊。
當年我去拜訪她,到底歷時多久?估計至少也得有一個小時。想她那麼一個抓緊時間的人,居然肯花一個小時應付我,大概純粹是看在校友的面子上吧。我好慚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