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雨点儿办完退学手续,我又想:班主任老师一直对雨点儿很好,如果就这么走了,会不会对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影响?学校方面又会不会以为:是因为班主任老师做得不够,才导致家长产生了转学的念头?如果这样,那就太对不起这些做具体工作的老师了。
于是,我给学校写了一封《感谢信》,把年级组、班主任的工作都夸了一番,并表明雨点儿之转学完全是因为家庭计划的变更。如果家庭计划不变更,雨点儿会一直在这里学下去。
信交了上去。过了两天,雨点儿对我说:“听说你给我们学校写了封感谢信。”
“哟,你听谁说的?”
“董老师。”
“董老师,教什么的?”我使劲儿回想。
“生活老师呀。”
“生活老师都知道我写信的事儿了?”我有点儿意外。
“董老师说:你妈妈给学校写了封感谢信,虽然没有提到我,但是我也很高兴。”
“噢,你们董老师这是不高兴了。”我更意外了,甚至有些懊悔。真是的,怎么会把董老师忘了呢?
我赶紧说:“那我给她补一封吧。不过我对董老师不太熟悉,你给我讲讲,董老师有什么优点,她做的什么事对你帮助最大?”
“我也说不出来,不过她确实挺好的。”
“太笼统了不行,不是我写作的风格。你要认真想想啊,董老师有什么优点,过两天告诉我。”
过了两天,我又问她:“想起来了吗,董老师做了哪些具体的事儿,让你印象最深?”
“今天她的手碰到了我的牙,我的牙特别疼,她哈哈大笑。”
“这事儿很具体。不错。不过不能写进感谢信里。这么办吧,我也好好儿回想一下。在我没想好之前,你先跟董老师打个招呼,你就说:我妈妈过两天就会再专门给您写一封感谢信。”
又过了两天,我问她:“告诉董老师了吗?”
“还没呢。”
“你得早点儿告诉她。你一告诉她,她就放心了。过两天我就写。”
“你快点儿写吧。”
“这不还没想好怎么写呢嘛。”
有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因为不情愿。此话千真万确。给董老师的感谢信一直没有写出来,说穿了,就是因为我不情愿。
我不情愿写,于是就把压力转移给了雨点儿。每天放学我都问她:“你跟董老师说了吗?”
每天她都有一个理由。昨天的理由是:“董老师忙着给大家换被罩,我没时间跟她说话。”可见,这董老师的工作其实也挺辛苦的。可是这个细节能写进感谢信里吗?这是不是她职责范围的事情呢?我真地不清楚。拖着吧。
今天早晨,送她上学的路上,我又叮嘱她一遍:“别忘了告诉董老师,感谢信就要到了。”
但是她说:“我已经决定了。”
“你决定了什么?”
“等你把感谢信写好,我给她一个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