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认识的人里,最不适合当记者的,就是LX。
前些天我写过一篇博文,提到LX攻击张德培中文太差。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张德培做的访谈,觉得张的中文没有LX说的那么差。当然,错误是有的,比如把“退役”说成“退休”。但这个错误并不影响听者的理解。我在美国的时候,系里有一位副教授曾在课上说:“袜子破了怎么办?修理袜子!”这位还是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毕业的博士呢!
所以,评价张德培的中文是好还是坏,得有一个出发点:究竟把他的母语设为中文还是把他的母语设为英文?如果把他的母语设定为英文,那我得说:他的中文相当好。
在一次访谈中,记者问了个带些挑衅性的问题:“阿加西说:当年在网球学校的时候你们就是同学,那时他就认为你是个难缠的小个子。”
张德培回答:“我在网球学校第一次遇见他时,我10岁,他12岁,那时我比他矮不了多少。”瞧,中文多好,事实陈述得多清楚!
在对张德培的中文水平进行“报道”的过程中,LX首先主观地把评价标准定为:他的母语应该和他的母亲一样,是中文。我不能说他定得不对,但我必须得指出他的“主观”在这里起到的作用。
除了强大的“主观”经常起作用之外,LX还经常“修理”事实。
昨天晚上他告诉我:“今天我看新浪博客了。”
我问:“看没看我的?”
他说:“哎呀,忘了。今天我看的是马鼎盛的。”
“马鼎盛?就是那个老穿着一身迷彩服在凤凰卫视上讲军事的那个?”
“对呀。”
没意思,我对军事一向不感兴趣。每次看到有人讲军事我就换台。
“马鼎盛今天评论一条新闻:印度用一颗弹道导弹成功拦截另一颗弹道导弹。”
“哦。”我一点儿军事常识都没有,一颗导弹拦截另一颗导弹,这事儿很难做到吗?
“马鼎盛说:印度试验的这颗导弹,即使打地面静止目标,误差也要有二百五十米。”
二百五十米?我暗自想了一下,那就是说,如果瞄着我家打,结果很可能打中雨点儿曾经上过的那个幼儿园。
“所以,如果拦截另一颗弹道导弹的话,那颗被拦截的导弹得符合两个条件:第一,在空中静止不动;第二,导弹长度大于二百五十米。”
“哈哈哈哈。”听到这儿,我终于乐了。别说导弹了,连飞机都没有这么长的。这点儿常识我还有。
经过LX的转述,我对导弹产生了兴趣。今天早晨一上新浪网,第一件事就是去点开马先生的博客。结果,LX描述的那篇文章倒是有,但是根本没有“符合两个条件”云云。
所谓“两个条件”,一定又是他编的。
他编这个,既没有什么恶意,也不费什么精力。他完全就是在复述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创造性随随便便地添加进去了。
都说“男怕入错行”,所以,LX没当记者,既是读者的幸事,也是他个人的幸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