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儿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盼着发校服。好几个月前,她在新西兰的前同学就发电子邮件来,想看看她的新校服是什么样子的。前天校服终于发下来了,不幸,太过肥大。
不仅肥大,还厚,因为是秋冬季的校服。可现在毕竟只是初秋,让孩子们在摄氏28度时穿绒衣,这也太前瞻了吧?更何况雨点儿的身体条件,她是那种三九天也能穿短袖T恤的孩子。我真担心她上火、咳嗽,然后发烧。
可学校又要求孩子们穿校服,我于是自作聪明了一把,打电话给老师,要求自费买一套夏季校服。结果遭到了一顿申斥。原话大致是这样的:
“还从来没有家长提过这种要求呢……”(首先把我打成“个别人”、“神经病”。)
“我们老师都是负责任的,绝对不会让您的孩子中暑……”(我并没有说我担心孩子中暑呀。)
“孩子在学校一定得穿校服,不然被别人领走怎么办?没穿校服的孩子被外人领走,我们门卫是不会管的。”(我并没反对穿校服,我只是想买一身夏季校服。)
“以后再有这种事儿直接跟班主任说。”(我觉得这句话才是关键,我最大的错误在于把电话打到了错误的部门。)
我把电话打到哪个部门了?
招生办。
当初入学咨询都是跟招生办联系的,于是在我心目中招生办就等于一个品牌的销售部。如果是买东西,以后产品出现什么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找当初接待自己的那个销售员。于是,我循着与商业部门打交道的惯例,连想都没想,就拨通了招生办的电话。
但是我错了,学校不是商业机构。学校是:商业的外壳儿,官僚的内核儿。
无论是纯商业还是纯官僚,都有其各自的长处和各自的局限。怕就怕把商业和官僚两头儿的局限都占全了。可当初我为啥选这所学校?不就是因为它既是公立学校,又有比较灵活的体制吗?那时我可是想把两头儿的好处都占全呀!555,但愿这件事只是一个例外。
我希望我是一个盲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粒脚趾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