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以前,大约是刚开始放暑假的那一阵,有一天下午五点左右,宝宝自己一个人来我家做客。
宝宝是朋友花儿的儿子,还不到十岁,在一所寄宿学校上小学三年级。尽管我们家和花儿家既是好友,又是近邻,但孩子独立一人前来做客,却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从前,即使是保姆带着宝宝过来,坐定之后不到十分钟,花儿也要有电话跟过来。
我当时正在忙着什么。一边说“宝宝你坐呀,宝宝你喝不喝水啊”之类的话,一边想:好像有点儿不对劲儿吧?再看宝宝的神色,确实显得有点儿心事重重。
我就问:“你妈呢?”
宝宝就说妈妈去什么地方了。
又问:“你爸呢?”
宝宝就说上班去了还没回来等等。
回答很简洁,一句费话没有,让我什么都猜不出来。
我正想接下来问什么,宝宝指着茶几上的一本书反问起我来:“那书是你写的吗?”
“那书呀,当然不是我写的了。那是我正在看的。我的书要是能印成这样儿,就好啦!”我的回答可比宝宝罗索多了。
“那你平时都写些什么?”他看着我,好像对我的写作十分感兴趣。
“我写,……”,要不是他实在太小,今天我的话匣子就要打开了。
我忽然意识到:这小家伙很有谈话技巧呢。
正在这时,雨点儿从楼上下来了。雨点儿一见宝宝,就嘁嘁喳喳说个不停。看着雨点儿花蝴蝶似地围着宝宝飞来飞去,我就想:平时关起门来,老觉得雨点儿挺聪明,稍微跟外面一交流,就会发现:雨点儿还是外向了一些,聪明都在表面上。
宝宝怎么会变得这么沉稳呢?是不是住校生活的磨练?
想到这儿,我就问宝宝:“宝宝,你觉得住校生活好不好?”
“怎么说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他的回答模棱两可。
趁雨点儿去喝水,我小声嘱咐宝宝:“宝宝,雨点儿不愿意住校,你多跟她谈谈住校的优点。”
他眼珠一转,不动声色地说:“住校的优点可多了,比如说,想睡多晚就可以睡多晚。熄了灯还可以躺在床上聊天。”
“是吗?”我有点儿吃惊,“不是说生活老师要等你们睡着了才离开吗?”
“的确是这样,有时候。”
“那缺点呢?”
“缺点呀,就是家长累一点儿。如果忘了带什么东西,不管多晚,家长都得开车去送一趟。”
“哦,这样啊。我还以为把她送到学校,就一个星期不用管了呢。”
他咧开嘴,轻轻地笑了一下。
他所说的住校的优点和缺点,恰好从正反两方面打击了我的热情。我当然不会因为他的话而改变我的想法,毕竟他还不到十岁。但也恰恰是考虑到他的年龄,我才会惊叹:他洞察别人内心的能力如此之强。
大约七点,他爸爸来了个电话,把他叫回去了。
结果,一直到他离开,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来我家串门。
结论:现在的小孩儿,个个都是人精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