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某个周末的中午,雨点儿在家吃饭,照例是挑挑拣拣,这个也yucky,那个也yucky(难吃)。朱姐摇头叹息:“现在的小孩儿呀,真是太幸福了,身在福中不知福呀。”雨点儿来了兴致:“大姨,讲讲你小时候的事儿吧。”于是朱姐开始了她的第一讲。
朱姐讲的是:我小时候家里没有钟表,奶奶怕我们上学迟到,往往是鸡叫头遍的时候就喊我们起床。我和姐姐摸黑走上几里山路来到学校,却发现学校的校门还关着,我们就只好坐在学校门口,再睡上一觉。
那天正好雨点儿的奶奶也在家。奶奶听了朱姐的故事,就说:“这算什么,我小时候比这苦多了。”于是,就有了奶奶的第二讲。
奶奶讲的是:我小时候上寄宿学校,宿舍里有好多虱子。每天睡觉前老师都让学生们抓虱子,每人上交五只,抓不够数不许睡觉。我妹妹还不到六岁,跟雨点儿现在一般大。她哪里会抓虱子?只好站在潮湿的墙角里,等着虱子扑到她身上来咬她,然后再把它抓住。
以上两讲,看来给雨点儿带来了相当的触动。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问我:“妈妈,你小时候呢?”于是,就有了我的第三讲。
我讲的是:我小时候的家境,比起你奶奶和朱姐来,要好多了,可是,我当时也和你一样,身在福中不知福。有一句话,叫:不患寡,患不均,听说过吗?意思就是说:东西少,没关系;东西分得不平均,我可就有意见了。我妈妈,也就是你姥姥,有点儿偏心眼儿,不论吃什么,总是大的好的给我弟弟,小的给我。这就是我那最深刻的不幸福的记忆。
以上三讲大概发生在一个月以前。昨天,我带雨点儿外出,在车上她忽然冒出一句话:“我幸亏没有早生四十年。你小时候多苦呀,吃不饱穿不暖。”我赶紧说:“打住打住,谁告诉过你我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了?你这都是哪儿来的套话?”
“不是你讲的吗?”
“我绝对不可能这么讲过!你再好好想想吧。”
“就是你讲的嘛。”
“不可能”,我嘱咐她,“这种话可不能乱说,不实事求是。特别是不能让你姥姥听见,否则她老人家得多伤心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