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的《中华读书报》上,一篇《美国业余厨娘勇夺首届博客书奖》的简讯吸引了我的眼球。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奖是谁发的?
上网沟一下吧。沟出来以下几个结果:
首先,“博客书奖”英文名是Blooker Prize。 其中blooker来源于blook,而blook是blog和 book两词生下的混血儿,可译为“博客书”。它的定义是:books based on blogs (or similar web sites),也就是:先在博客上(或其他类似网址上)露过面,然后再正式出版的书。
那么,Blooker也许应该译作“博客书作者”,Blooker Prize也许就应译作“博客书作者奖”。也就是说,它奖的是人,而不是书。
其次,该奖的全名是:Lulu Blooker Prize。Lulu乃一家出版机构的名称。这可是一家“新概念”出版机构,你越是没听说过它越证明我说的是实话。
怎么个新法?我顺着链接来到了Lulu网站。原来这家出版机构的特色是Print-on-demand(按需出版)。细看它的规则,我觉得说成“自助出版”可能更易理解。简单地说,就是你可以通过它生产你自己的出版物(小说、传记、画册、DVD等等)。做法是:下了订单之后,通过网络将内容传给它,它就会替顾客把书印出来(或者把DVD刻出来)。订单没有数量限制(关键是无下限)。顾客可以选择面向公众发行,也可以选择只卖给“我自己”。如果选择面向公众发行,你的出版物就被收入了该机构的目录,等待全球的消费者下载或订购。
我觉得它的意义主要在于“面向公众发行”。如果只卖给“我自己”,那么满大街的“复印打字名片”店都可以提供这项服务。
我孤陋寡闻,不知这样的机构在国外是否独此一家,也不知这LuLu到底多大规模,更不知对于一些出版业特有的问题,比如书号,它是如何解决的。从LuLu网站上,既找不到该公司的注册地址,也看不到该公司的“营业执照”。
也许它只不过是一家三五人的小公司,办公室就在自家车库,而那CEO日思夜想的,无非就是如何扎上一笔风险基金?可是,那又何妨呢?惠普当年不也是从车库起家的吗?关键是这“Lulu 博客书作者奖”,尽管大奖奖金只有2000美元,它,它,它毕竟发出去了!
接下来,你可能会问:参赛条件是什么?据“Lulu 博客书作者奖”官方网站www.LuluBlookerPrize.com介绍:只要是博客书(限英文),无论是独立出版的,比如通过LuLu这样的机构自助出版的,还是传统方式出版的,比如通过兰登书屋出版的,都有资格参赛。你只须把三本书,连同填妥的参赛表格一起寄给组委会,即可。(嗬嗬,把独立出版机构与鼎鼎大名的兰登书屋并列,这才是LuLu设立此奖的原动力吧?当然,组委会申明:评判将免于赞助商之影响,对于通过Lulu出版的书绝无照顾之可能。)
那么,谁来评奖呢?“Lulu 博客书作者奖”官方网站说:评奖委员会将由在“线上出版界”和“线下出版界”均有盛名的大腕们(a panel of figures prominent in both the online and offline publishing worlds,又是一个抬高自己的新提法,嗬嗬)组成,评委会主席则由Cory Doctorow担任。而这位Doctorow,据介绍,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小说作家,也是www.boingboing.net的博客编辑。
Doctorow对博客的看法是:“博客这种形式,使人们有勇气将自己的点滴体会和半成品发表出来。从前,这些东西只能躺在作者的笔记本里,而现在,当你把它们端上网络之后,奇迹发生了:读者帮你将它们连缀起来,赋予它们血肉,饲养它们,直至它们长成为完整的书,或者博客书。”
呜呜,跟偶的看法差不多呀!
最后,到底谁得奖了呢?回到本文的开头:据《中华读书报》记者王胡报道:“首届博客书奖的获奖者是纽约32岁的女性法式厨艺爱好者Julie Powell,她的获奖作品是记录自己苦学做菜经历的《365天,524个菜谱,1间自家小厨房》,此书目前已经卖出约10万本。”
“Lulu 博客书作者奖”官方网站上有这本书的封面照片,该书的标题应为《朱丽和朱丽亚》,副标题才是“365天,524个菜谱,1间自家小厨房”。
评奖会主席Doctorow对该书的评价是:“该书显示了非虚构作品的魅力,通过杰出的叙述技巧吸引你去关注一个主题,即使你对这个主题原本无动于衷。……有一些人,以为博客不过是暴露隐私的工家具,或者只能用来发泄对白天工作的不满,这些人因此而对博客不屑一顾。他们无法意识到:一旦这种体裁被有才华的作者,比如Julie Powell利用起来,将会变得多么地引人入胜。看看Julie Powell的生活是如何被博客写作所改变的,这将是令人振奋的,也将是值得回味的。”
令人振奋的是:2007年Lulu 博客书作者奖征集又开始了,诸位,赶紧用英语写博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