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说:“成成太胖了,得减肥。你看他都九个月了,还不会走路呢。这都是因为他的身体太胖,所以他的双腿支撑不住他的身体。JJ小时候虽然也很胖,可是他七个月就能扶着东西往前走了。”
奶奶说:“成成老让妈妈抱着,这可不行,妈妈太累,对成成的发展也不利。JJ小的时候,他的奶奶就把他放在小床里。没办法,奶奶还得做饭呢。我给他买了几本书,他自己就坐在小床里翻书看。那时候他才,才,最多不超过九个月。”
奶奶说:“有一天,我抱着JJ坐公共汽车。他横趴在我的腿上。我只顾看他的脚,没注意他的手。他的脚上穿着一双软底鞋,那是奶奶为了让他练习爬而特意给他做的。我看到鞋有些破了,就想:该给他补补了。就在我发愣的工夫,他就伸手去翻邻座乘客的书。人家看一页,他就翻一页。周围的人都很惊讶:瞧这个小孩儿,会翻书!”
我对JJ说:“你可真是个天才,你九个月就会翻书看了!若是现在给成成一本书,他肯定只会撕书,不会翻书。”
JJ说:“我妈记错了。”
我说:“不太可能吧?奶奶说的细节可生动了。俺们搞创作的一听就知道,编是编不出来的,那肯定是真实的经历。”
JJ说:“那就是把年代记错了。”
我说:“也不可能。因为奶奶连你穿着什么鞋都描述得很对头。那种鞋只适用于一岁以前的儿童。”
JJ说:“那我就不明白了,既然我小时候那么棒,为什么我现在还是一事无成?莫非我也跟小S一样被耽误了?”
小S是JJ的中学同学,小S的妈妈曾经告诉JJ:小S六个月的时候就已经什么都会说了。JJ经常拿这句话跟小S开玩笑。我们两家人有时候会坐在一起,议论孩子的教育问题。雨点儿一岁的时候,我说:“雨点儿已经会叫姐姐了。”JJ就说:“这可不行,小S六个月就已经什么都会说了。”小S就垂下眼睛,假装没听见。
私下里,我提醒JJ:“你可能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那天的实际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你问:‘小S六个月的时候会叫爸爸妈妈吗?’她妈回答说:‘什么都会了。’”
JJ说:“不是。我特地向他妈求证过。他妈的原话是:‘小S六个月的时候,我带他去单位。我教他说‘阿姨好’他就会说‘阿姨好’,我教他说‘叔叔好’他就会说‘叔叔好’,总之,他什么都会说了。’”
我想了半晌,然后叹口气:“一个人,要是六个月就会说‘叔叔阿姨好’,怎么可能四十岁以后还跟咱们在一起混呢?”
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曾经天才的小S始终跟JJ混在一起。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家的JJ他也曾经是个天才。而我,为什么也要跟JJ混在一起呢?这事儿我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如今我也恍然大悟了。
因为,我也是个仲永。
根据我爸的追忆,我小时候特别爱看书,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即使家长把苹果削好,放在我的手边,我也连碰都不肯碰一下。
可是您瞧我现在的表现:还没写作呢,先要到厨房去沏一杯咖啡;坐在电脑前还不到一刻钟,就要溜达到厨房去寻摸一点儿零食,……
同样的道理,雨点儿将来很可能也是个仲永,因为即使我把苹果削好,放在她的手边,她也会连碰都不碰它一下。如果我催她吃苹果,她就会问:“为什么要吃苹果?”如果我说:“苹果有营养”,她就会说:“为什么有营养的东西总是难吃?”
噢,她不吃是因为她不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