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定师范学院浮出历史水面

(2021-09-02 09:51:59)
标签:

文化

教育

历史

情感

黑马

分类: 想当年

风一样刮过的大学——保定师范学院

前一阵保定“太行人家”公号征集本地华侨的老照片,我想起家里老相册里有一对五中华侨夫妇的合影,他们是六十年代初就来五中教英语的印尼华侨,是我母亲的老同事,结婚后买了新自行车,就在时髦的保定交际处(宾馆)楼前拍了合影,送给我母亲一张。我一直挺喜欢看他们年轻时英俊美貌的样子,对这张照片印象很深,看到征集照片,就翻出来发给了他们。

后来在太行人家的公号上看到一期研究保定华侨生活的文章,那对夫妻的照片作为插图随文发表了。

保定师范学院浮出历史水面

黛老师和谢老师在新建的交际处宾馆门前。

但我没想到的是,这篇公号文章揭密了一个如风过耳的历史存在——保定师范学院。记住,是五十年代的保定师范学院,不是那个中专级的保定二师,也不是后来的保定师专,与九十年代的保定学院毫无关系,这所学校在1958年就是大学级别的师范学院——保定师范学院,但好景不长,仅仅四年后就“消失”了,六十多年中鲜有人提及。

原来五十年代归国的一批华侨在北京短暂学习后分配到了保定,他们中有二十多人进了这所名为“保定师范学院”的大学,毕业后多数分配到保定各所中学教书。而我熟悉的那对印尼夫妇则是五中的英语老师。在这篇文章里华侨同学合影中我又发现了他们,从而我才知道他们是保定师范学院毕业后来的五中。照片里的黛雪凤老师像她的名字那样一直是那么美丽温婉,似乎多年中形象就没变过,一直到八十年代他们移居海外,印象中她一直就是三十来岁的样子,讲一口广东福建一带的普通话,她丈夫谢老师也是一口福建或广东口音的普通话。

而以前我一直以为他们从印尼回国时就是大学生,回来就开始教中学了呢。这次终于明白了他们的最高学历是在保定师范学院获得的。

而那个保定师范学院则仅仅存在了四年,根据几本简述保定街道的书提供的信息,说是六十年代初就迁到石家庄,并入了河北师范大学。但河北师范大学的校史中却没有保定师范学院并入的记录,不知什么原因。而保定的很多历史记录里,对保定师范学院仅仅是一笔带过,根本没有专门的记载,往往是在前卫路的词条下提及某个方位上是保定师范学院旧址,然后说明“后并入河北师范大学”而已。

现在我看到了保定师范学院的牌子,看到了我熟悉的老师就在校门口牌匾前的合影里,终于相信这个耳闻过的大学在保定确实存在过,就觉得有必要“追查”一下保定师范学院的短暂过往,毕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这所保定师范学院是保定本土诞生的一所大学,而且是共和国成立后保定本土诞生的第一所师范学院,不能说没有回忆的意义。还有,那几批毕业生曾经是我们的老师,而我们对他们竟然一无所知,一直以为他们是国外毕业的大学生回国的。

保定师范学院浮出历史水面

保定师范学院浮出历史水面

保定师范学院浮出历史水面

保定师范学院大门

保定师范学院,确实如风过耳,但那阵风里有过那么多年轻学子和教师的历史,而且,风吹过后,花开无数,他们培养了很多学生,还有,还有,还留下了一座教学大楼,至今还在,那就是河北大学西南院的文科大楼。还在。那座大楼里走出了多少届毕业生?至少我1980年代在那座大楼的中文系教室里听过半学期的古汉语课,是跟着79级中文专业的学生蹭课。也就是说,我们在曾经的保定师范学院校园里也留下过短暂的身影,尽管当初不知道那里的历史。那时那座大楼里的旧课桌椅上用白漆写着“天津师院”,那是河北大学迁保定时从天津运来的桌椅,纯实木的桌椅,很结实,被历届学生的身体磨得发亮,这些天津师院的课桌椅放在保定师院的楼里,而学校的名字却是河北大学。

最早那里曾经是直隶高等师范学校,那就早了,long long ago啦!

保定师范学院浮出历史水面

河北大学文史楼就是保定师范学院教学楼。

1902年袁世凯在金线胡同办的直隶师范学堂,第二年就迁到北关,也就是现在的河大西南院,到辛亥革命后升级为直隶高等师范学校,再之后天津的直隶医学专门学校也迁到这里。到1921年曹锟创办河北大学时,这两所学校就从这里迁入灵雨寺并入河北大学,占据灵雨寺的直隶六中就迁到这里了。据说这里当年是一座花园式的校园,风景宜人,可惜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本侵略军焚毁。

到五十年代这块地方先是成立了工农速成中学,然后,就成立了师专,然后师专升格为保定师范学院,就来了那批华侨青年在这里读书。致于后来毕业了多少人,又怎么并入河北师范大学,师大的哪些老师来自保定师范学院(干脆说最早的保定师范学院的教师都来自哪里),一切都还是个迷。但现在河北大学文科楼却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古董建筑,证明那里曾经是保定师范学院。

仅以小文抛砖引玉,就教于大家,相信以后会有新的史料披露出来,再现那个风一样吹过保定的保定师范学院。

小文在网络上发表后,保定老作家、文史专家郑新芳先生留言指出:“保定师范学院并入河北师大说法不够准确。据我所知,学院是1962年停办的,这是政府行为。当时停办的还有唐山师院。学校停办学生去向如何?大部分提前参加工作,当时上了一年的学生也大部提前离校,参加工作,少部分优秀学生文科直接转入河北北京师院,理科转入石家庄河北师大。我所在河北北京师院中文系1962级4个班,招生预留名额给保定师院和唐山师院,每班都有四五个保定师院的学生,他们在保定读了一年又重读一年级,四年毕业,他们读了五年。学校不是并入关系,是‘下马’,即停办。wg后,唐山师院恢复了,保定师院没恢复。”

郑先生的信息无比宝贵。对“并入河北师大”一说做出了纠正。但保定流传的“并入”说也许也有道理,估计除了一些理科学生转入河北师大,还应该有一些教师转入了河北师大吧?是不是还有图书和教学仪器也转给了河北师大呢?这些都留待进一步考证。

有一位读者留言告诉我她的姐姐曾经在1961年考入保定师范学院,她因此得已进入学院内。她证实,学院大门开在前卫路路东,还说教学大楼门前曾有一口大钟。

中文系习毅同学留言说,他见过河北大学靠前卫路的墙有一段是堵上的,墙外有高台阶,那应该是当时保定师范学院的大门。

毫无疑问,1958——1962,保定师范学院存在了四年,它的教学大楼是典型的苏式建筑,多年来一直仍在使用中,是河北大学最老的楼,几乎是古董了。河北大学应该在这座大楼墙上钉一块牌匾,纪念那所风一样刮过的保定师范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