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恢复高考的感想
(2020-07-31 22:14:44)
标签:
77级恢复高考 |
分类: 想当年 |
几年寒窗,我在毕业前考上了研究生,我们那一级800多人,只有25人上了研究生。因为南方大学比北方大学开学早,我是提前离开学校的,在同学师兄师姐们进行毕业分配的斗争时,悄然离开了他们,没有赶上毕业典礼,至今不知道毕业典礼是什么样,典礼时应该怎么表现,是哭还是笑还是哭笑不得。那个年月是包分配,名额由上面下达,斗争的结果是有人进了国家部委和省直机关,有人却去了县城教中学。我相信,毕业典礼上肯定是有哭有笑。我年纪太小,这种事肯定争不过,考了研究生早早溜之大吉也好。可怜的是还有很多自觉争不过的,也上了考场,结果没我幸运,只能下了考场再上战场。成材与否,多取决于那个“毕业分配”,分配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同学之间以后天壤之别的差距。计划经济年代的“分配竞争”与市场经济时代的谋职竞争性质上完全不同。
77级里多数都当了官,而且不断上升着。其中不少人在学术单位获得了势能后又重新拣起了学问,官场和学术上都有杰出表现,令人望尘莫及。做学问本来靠的就是综合实力,能当官就能拿到更多的科研经费,学术上出成果会更快。所以当官也是救学问和做学问的途径之一。
由此我想到,以后的事实也证明了,77级作为时代的标志性群体是辉煌的,这个群体包括整个新三级,他们填补了文革后的知识分子青黄不接的空白,也因为恢复高考的幸运成了1980年代人才短缺时的应急力量,以至于在这之后成了社会中坚力量。但他们绝大多数只能是人才和各层“官”而已,却难以出大师,因为他们在幸运地成为新三级大学生的同时,也不幸地成了知识的过渡层,他们上大学前多年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世俗的历练锤炼了他们为人处世的精明世故,让他们可以成为杰出的管理人才,应对各种人事纠纷和社会问题,但这种特殊的经历妨碍了他们的知识结构更新,妨碍了学术思想的正常发育,所以他们当中难出大师,甚至很多人不过是平庸的官僚而已。大师要等后几代学弟们中出了。现在看来当时都感觉还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