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巨著最后16章不幸佚失一直是残本,只能从英文好稿回译了。从1985年百花版社开启的这个老舍前87章+马小弥译补的三万字版本,一直到2017年,这个版本就是人们眼中的全部《四世同堂》。在老舍的版权保护期期满的2017年初,《收获》杂志一举全文刊登了在美国发现的传说中的《饥荒》后13段的英文版的中文译文,令人惊讶的是在美国找到后方知不是13段,而是16段,这十六章回译过来有12万字。中文原文丢失了,而且几乎除了老舍都没人见过的这十六章全英文译稿竟然在哈佛大学的一座图书馆里完好无损地躺了65年,在2014年被发现了,经过据说二年多的悉心翻译并打磨,这12万字中文译稿在享有盛誉的《收获》杂志上面世了。在没有找到丢失的中文稿的情况下(似乎找到的希望极其渺茫了),回译这12万字替换马小弥的三万字节译并与老舍的前87章原作接续上,一共103章。不久,《收获》杂志刊登的这部分译文就与老舍的前87章原作接续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了《四世同堂》(完整版),简称“东方版”。
直到《收获》刊载了后十六章的译文,我其实还对这个事件一无所知,只朦胧记得在网上看到过消息说后十六章英文稿找到了,译文将要发表。按说一切都与我无关,尽管我很希望看到英文原稿。
但出乎意料的是人文出版社在2017年找到了我并与我签订了合同,由我来回译后十六章为老舍完璧该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来出版,可以称之为“人文版《四世同堂》足本”。作为老舍作品的爱好者,又是职业翻译,还写过《混在北京》这样的北京题材小说,我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并准备用半年的时间交稿。
我的译本在2017年国庆节前如期交稿,出版社似乎没有急着马上出版,一直到八个多月后才付梓,它与老舍的前87章接续,成为了人文版的《四世同堂》足本。
现在人们很关心我的译本为何与别人的译本看上去差别很大,到底是谁翻译错了或翻译得不到位?对这样的问题我个人是不能出面解答的,最好的办法是有学者将我们的译本与英文稿件对照得出结论。但目前英文全译稿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因为各种原因都不能公开出来,对比工作就遇到了障碍。人民文学出版社将要把这部英文译稿以影印本的形式在中国公开出版,这将对《四世同堂》的汉译英与英译汉研究起到最根本的推动作用。待这个全英文稿出版后,我就可以出版一个中英对照的后十六章的单行本,供热心于英汉对照比较文本的读者研究、挑错和批评指正,同时有了英文这面镜子,我的译文与别人的译文之间的区别何在也就一目了然了。(全文见《北方工业大学学报》第三期我的论文署名毕冰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