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马的劳伦斯号

(2020-07-10 15:07:13)
标签:

文化

出书

分类: about劳伦斯
黑马的“劳伦斯号”(中华读书报五年前一篇评论摘发)
    黑马的翻译独具特色,他善于把劳伦斯的创造力让渡给读者,把承接思想的盘子交给读者。这不仅源于一个译者对原作的忠实,也源于这两个孤独个体表达自身处境的需要。
    我们可以看到,黑马的翻译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加上了情感纹理的诗意描述。这一点,是作家劳伦斯的特征,也是译者黑马的特色。
    两者的融合达到了极好平衡。他译出了劳伦斯的宁静,火山喷发前的充满肉欲的雕塑。死亡如果是不可避免的,那就让它来得越来越慢,犹如杰拉德葬身于冰窟、厄秀拉注视着彩虹渐渐堕落,又好比安娜·卡列尼娜卧轨自杀前丢开的手提包、李尔王疯狂前的沉思等著名描写一样。这是劳伦斯的也是一切伟大作家的情节张力,是黑马译出的劳伦斯特质。显然,黑马已经认识到劳伦斯的力量之所在,他对不好的坏人和不坏的好人心理世界的传达,符合劳伦斯在艺术世界的突出贡献。
    我们可以想到(在中文译本里,这是很明显的事实):劳伦斯在他的作品里时常会凝视那种近乎于静止的内心活动,那么,他的翻译者也必然经历相似的心路历程。劳伦斯曾经以他的“性”的观念抚摸丝绸般的或铁锈色的生活,清理了煤矿坑道飘散出的浸透在灵魂深处的扬尘,同时也就以粗野的甚至有点肮脏的幻想打破清教徒们枯燥乏味的祈祷仪式和数不胜数的繁琐规程,这种毁灭性的绝望,这种革命的激情,以及这种堂吉诃德式的迎击工业文明怪物的悲剧冲撞声,也必然会反射到人类社会的后续历史里。在这样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整体平台上,我们会理解劳伦斯的创作后继者。反过来,也就能理解劳伦斯的译者,理解劳伦斯在世界各地的读者群体。这种跨人际的交流,对历史神话的打破,是阅读劳伦斯的价值所在。
    劳伦斯塑造的文学形象,是缓慢起航的。缓慢,但从来没有停顿。
    一切都发生在桃子般鲜艳的肉感的心房里。
    借助于黑马的译本,我们可以很直接地理解劳伦斯这个作家。劳伦斯的小说人物,是两个劳伦斯的分化。“两个劳伦斯”,一个是表演着的,一个是被表演的。“被表演的劳伦斯”藏在语言的后面,藏在每个人物的山谷、峰峦、湖泊、马匹、铁道、矿井和柔情的后面,渴望成为他自己——那个有着现实欲望和血肉情感的英国男人,经受着好奇心和欲望的调试。而那个“表演着的劳伦斯”,则是冷酷的现实,是语言塑造的形象。前者是思想的人,后者是行动的人。
    在黑马的“劳伦斯号”上,装满了乘客,名叫“爱欲”或“死亡”。
    爱是静止的,尖锐的,是地表的火山;死亡却是运动的,圆滑的,是凝固之前的岩浆。当书写这两个极端成分的时候,劳伦斯能把卑劣的阶层、耻辱的故事和最崇高的史诗般的语调混合在一起。这就是劳伦斯发现的二十世纪的全新现实。这就是劳伦斯的才能。
    两个极端的离心运动成就了劳伦斯,也撕裂了他的声誉。
    劳伦斯的译者应该很清楚这一点。但他声明自己“只专注于译事”:
    “我庆幸自己误打误撞在茫茫如海的世界名家中遇上了我最钟情的一个英国作家,翻译他的作品不是为稻粱谋,而是出于热爱,但最终又歪打正着在出版方面获得了自己的market niche(市场份额)。”
    故而,黑马宣称他是快乐的:“在华文世界里,劳伦斯尚在朝阳期,这个时候让我赶上了,仅仅由于当年没考上中文系而被外文系接住,仅仅出于对文学的热爱和偶然与劳伦斯作品相遇。”
    “因此,我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