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出来与写“出来”

(2016-07-03 15:44:11)
标签:

杂谈

文化

分类: 想当年

写出来与写“出来”

写出来与写
出来

黑马

那天拉着几包自己的新书过东四十二条街口,就想起当年毕业进这里的一家出版社工作后不久,作家和翻译家这个光荣称号在我心目里就变成了一个手工业从业者的代名词,那种祛魅的速度着实快。听和看编辑们在作家进出门前后的言谈态度,就明白:如果你只是写出作品来的人但还没有写“出来,你基本就是一个小商贩来叫卖的形象。我就暗思忖,估计以后要当作家,就得准备好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能写出来但就是写不“出来”当编辑们的笑柄。

编辑们桌子上堆着不同发展阶段的作者和译者送来的签名本著作,我也去时不时翻翻,但真翻进去的不多。有一次我发现某不小不老的女作家都出版了好几部长篇小说了,可还是属于没有写“出来的那一类,就表示惊讶,如此不著名,她就不打算歇手吗?多少年后我又查了一下,她已经进入老年行列了,还在写,又出版了几个长篇,但还是没写“出来,估计此生是写不“出来了。

这个行当与其他手工业行当一样,就是这样悲催无奈,歇不歇手完全在于自己,只要你能坚持得下去,你才能写出来,至于能不能写“出来那真得听天由命甚至还得搭上诗外的功夫。所以我真是佩服那个到现在还没“出来的女作家,但无论如何她还在写,在出版,她就是作家。任何人只要你写,出版,你就无愧于作家的称号。

其实也就中文里管这些人叫“家”,弄得有了这个称号的人要么自恃甚高,要么骑虎难下。英文里不过是在写的动词后加个表示“者”的er or而已,就是写作者和译者,writer, author, translator

记得叶君健先生就曾写文章试图改变这个称号,称自己是写手和译匠,但终归是无人响应,就偃旗息鼓了。想想也是,那样作家协会就成了中国写匠协会,光荣感就丧失殆尽了,作家们不会如此自贬身价。不过,中国翻译家协会还是很有魄力,现在改叫中国翻译协会了,去了那个,虽然还是副部级组织,但姿态确实放低了。

我就想起张爱玲说的话:成名要趁早,晚了也无趣。张爱玲就是这么没遮没拦地说大实话。谁都想早早功成名就,早得早幸福。虚荣心及早得到满足自然是吉人天相,再能将势头一直保持到老,更是上帝的宠儿,如杨绛先生。

但不那么有天分或幸运的大多是一直没走红,但一直在慢悠悠蠕动,能蠕动到老还能保持固定的势头稳步行进,这样的幸福也难得,不是谁都有这等骆驼功的。翻译界我那些老前辈大多都是这样的,他们年轻时都没有红得发紫,但一直在淡然地缓缓熬过,渐渐写译双栖。当然从有趣和刺激的角度讲,自然是会受到张爱玲们不屑的。这个行当熬到“宝刀不老”一切基本就成了习惯动作,如清晨起床必须做的几件事一样,按部就班,从容淡定,确实不那么有趣,但不做这个就更无趣甚至无聊。任何路径都是自己的选择与命运巧遇的偶然,英文里有the long arm of coincidence(偶然的长臂牵扯人)一说,那还是顺其自然,让你的命来碰你的运吧,出来与否,你都一直没有脱离那偶然的长臂。

 (今日晶报深港书评专栏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