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富人还是穷人在剽窃?

标签:
富人穷人黑马沈海滨 |
分类: 嘲嘲闹闹 |
因为要为新版的《富人 穷人》写序言,就想起我当年写的《英国人是富还是穷》,当年《书摘》选载后各个报纸疯狂转载,几乎没几个给稿费的,我根本顾不上查这个。今天想起看看转载情况,发现有个人讽刺我可能是刚富起来的农民才关心英国的穷富,再看是发表在农民日报上被人民日报转载。这两家报纸都没给我稿费,然后发现,农民日报上发表时居然用的是一个叫沈海滨的名字。这事办得确实够下九流,干脆把我的文章变成他自己了。拷贝在这里供大家参观一下。一个“农民”一个“人民”我都惹不起,给他们存档吧。沈海滨同志你光明正大地在《农民日报》上剽窃我,拿那笔小钱有意思吗? 英国人富还是穷 |
http://www.people.com.cn/img/newcontent2005/spacer.gif | ||
|
2005年07月21日 |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
大街上的红砖楼大多是19世纪工业化时期建的,乍一看古色古香,但如果不是文物而是住着人的住宅,就觉得惨淡了许多。 英国一些小城镇因为偏僻,所以幸免于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飞机的轰炸,那些古老的民居得以保留下来。而要看这种整体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城镇面貌,还是去这些腹地的小城,绝对原汁原味。 在老百姓家里,廉价的化纤地毯从一楼铺到顶楼。门是普通刷漆三合板做的,厨房和卫生间则是塑料地板革。澡盆上方的墙上贴着半截子瓷砖,其余的地方或刷着油漆,或粘着廉价的墙纸,被潮气熏得开裂、掉漆。厨房的柜子和操作台是三合板做的,老式冰箱化霜后贴着内壁流水,你要时不时地擦,否则冰箱会流出水来。一切相当于我们20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水平。 出入繁华的伦敦,除了城市的中心区和富贵的中产阶级别墅区,剩下的英国就是这个样子吗?我们心目中的老牌发达国家难道还有这么多穷人? 中国人在这里穿得再不讲究,也比英国人讲究。不用怕自己寒酸,咱们的皮鞋、水洗布裤子、呢子外套,在这里绝不显得寒酸,倒是我们的访问学者着一身“行头”去英国的饭馆里打工洗碗或打扫厕所,显得不伦不类。 摘自《农民日报》 |
前一篇:那段钟情《名利场》的日子
后一篇:老翻译家张友松的悲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