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现当代文学界的人物模糊不清,知之甚少,就知道有三个“芜”作笔名的作家,但就是不求甚解,没有弄清这三人何许人也。他们有舒芜,艾芜和荒芜。
因为要写点东西,就在网上用关键词搜索我写的那个人,搜来搜去居然搜到荒芜老先生的女公子的博客,发现里面谈人论事很是有看头,因此知道了不少文坛掌故。这才想起一定要弄清这三“芜”都是谁和什么。幸亏有网络,很快也就明白了,舒芜原来是著名的理论家,因为“革命运动”中交出胡风私信而大为引起争议;艾芜是著名的现代作家,写了很多西南地区的特色小说。而最后这个荒芜竟然不仅是杨宪益等一代的好友,是诗人,还是颇有建树的老翻译家,是我们译界老前辈,最早翻译惠特曼诗歌,而且竟然后来还在社科院外文所研究美国诗歌,我竟然都没弄清这三人是怎么回事。真是惭愧。80-90年代初那段时间我自以为热衷于写译家访谈录,真写了几十人,但还是漏了很多很多,连王佐良等大家都没采访到,颇为遗憾。等后来生活和事业都安定了,想踏下心来再访问一些,发现人到中年后兴趣变了,杂事也多了,就皮了,等再想做点访问,竟开始发现老人们一个个都走了。那个没网络的年代,采访个不熟悉的人确实挺难,基本没有信息可寻,也难联系到。我采访的都是工作中接触过的或采访了谁之后他又推荐他的朋友那么接力下去的。荒芜先生也是这么错过的。所以我就给他的女公子留言,希望她能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多写写她的父母亲,那一代人很有故事,可没赶上网络时代,大家知之甚少,其实是读者的损失。名门之后们绝不要轻易让这些过去的优秀人物埋没在历史风烟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