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中期一张名著名译的稿费单

分类: 想当年 |
这份稿费单不知道怎么流落到孔夫子旧书网上,让我看到了,真很宝贵。原因如下:
1 这是198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稿费单。我记得那之后我出版了我翻译的《恋爱中的女人》,好像稿费标准是千字13元。但我的稿费单没了。这张是1987年的,翻译稿费是千字14元。看来我没记错。那时翻译稿费标准就这么个样。40万字的小说,扣税后还有4千来块,是我年薪的4倍。
2 这是我最喜欢的小说《名利场》的稿费单,译者是杨必先生,她是杨绛的妹妹。这小说可以说激活了我的喜剧细胞。我后来能写出《混在北京》,多一半是靠的我被激活的喜剧细胞,而在读《名利场》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外国文学里还有这么嬉笑怒骂的,以为名著就是《战争与和平》那样的。
3 我本科时的毕业论文就是写的《名利场》,而引导我喜欢上这本书的,最早不是英文原文,而是杨必的译文,那时我根本不知道杨必是谁,还以为是位男性老先生呢,因为那译笔很老道。看了译文,才去读英文的。
4刚在微信看到胡真才先生说2013-2014年杨绛先生做的一件大事就是修改妹妹的这个译本,人文社将再次出一个单行本,我期盼读到这个本子,这可是一个百岁老人亲自修订的名著名译。
5最逗的是我看到稿费单上的标准竟然有12,13元的痕迹,最后被改成14元的。
6我发现二审的组长签名是任吉生,那时我们刚刚认识不久,几个月前我们还在厦门大学开美国文学年会。那次年会对我个人经历很重要,结识了当时几乎最顶尖的国内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如赵萝蕤等,见识了壮年的汤永宽的风采,认识了声誉鹊起的李景端,也结识了几个直到今天仍然是好友的当时十分年轻的年轻人如顾爱彬,徐坚忠,童燕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