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翻译文学的现状/心态/境遇的感悟

(2014-06-06 16:15:08)
标签:

翻译文学

分类: 嘲嘲闹闹

今天文汇读书周报刊发了拙文一篇,关于翻译,翻译的素质,翻译的心态和翻译的生活条件,我们都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抛个砖,看能不能抛砖引玉。玩这个,真不是容易的事。

 

 
  

To 译or not to译



    ■黑马
看到一位颇为知名的译者在微博上对粉丝们倾诉自己的纠结心态:一本很好的名著,出版社出价仅仅千字八十元,还是税前,确实令人心中闹嚷得慌。接不接这个活儿?似乎大家反应很直接,有的说这是对名著和名译者的不恭,不能接;还有的说接就接了,英语词典的编者某大学者刚翻译了一本书千字也仅仅七十元,这是通行的标准,市场本如此。
  拙见可能会被大家取笑:To 译 or not to 译,听从你内心的calling吧,really up to you!这样的问题既是个通俗的生计问题,也是个高深的生命体认问题。
  如果是仅仅考虑生意经,当我的工资只有一百元的八十年代,弱冠之年,体健脑健(虽然学养不足),稿费只有十五元上下,我花一年时间翻译一本长篇小说,稿费是税后五千元左右,我拼了,挥汗如雨,把那台一百多元的长城牌电扇都折腾得发动机滚烫,用塑料袋包着冰块给它降温,如期交货。那是我工资的五十倍,刨掉生活成本,刨掉一月五十元的婴儿保姆费,我还赚了一些,而且我翻译了一本名著,因此树立了自己的专业信誉。这种有利于身心,还颇有收益的工作,简直是天上掉金子,我感谢出版社,感谢劳伦斯的文学,感谢我的命运。翻译这样的书,似乎是个系统工程,让我心灵肉体和文学追求及市场效益都达到的高度的统一,似乎是替神传道的工作。以后不期而遇的一版再版则更是幸运。
  随着工资水准的上涨,一年或半年翻译一个作品,如果报酬与年薪相等甚至到后来只相当于半年的工资水平,我也没有怨言,甚至还是很高兴。等到只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水平时,自然感到很滑稽,自然多了调侃,甚至有了“奉献”的高尚感觉。但是毕竟自己是把自己的精神生活交给了文学,所以也不感到悲摧,反倒觉得平和了。
  我认识的国外翻译家,他们一年的稿酬都不够交税水平,说明收入有多么低!他们要再干些别的工作来养家。但他们很快乐,因为有基本社会保险,不愁吃穿,也不追求致富,他们注重自己精神生活的富足。跟他们比,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学都学不过来呢。
  我出国的英文专业毕业的同学朋友,国内出版社按照这个千字七、八十元的标准约翻译一本书,他们都不讲价的,因为他们认为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因此有了一个机会继续用中文母语做一项高尚的工作,也让自己与中文密切接触,感到自己与这片土地还有密切的联系。当然这是衣食无忧的人的想法,不可盲目效仿。如同北欧某女王,在漫长的冬日,为了战胜黑暗,在王宫里做什么呢,翻译外国名著,这境界谁能比?那是多么高碳的工作过程啊,皇宫的灯多么费电,皇宫的取暖和肴馔多么奢侈!那样的环境下翻译出的世界名著是多么无价,令我光着膀子汗流浃背翻译的名著廉价到极点。但我们心灵的愉悦是一样的,俗话说: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我因为翻译了劳伦斯而敢于和北欧女王唱同一首歌。
  所以我一直说翻译文学是奢侈的,甚至是很高碳的,具备翻译的心态和物质条件比翻译本身还重要。出版社在目前的情况下最多就是出这个价,而且动辄就拖欠稿酬。我经常被出版社拖欠着超期几个月的稿酬,编辑夹在中间很难受,因为上司就无耻地拖着,她也没办法,我也不想跟人家红脸。所以如果你清寒,想通过翻译挣生活,就不要翻译什么文学,只能去翻译专业的文件挣高稿酬和快钱。这是残酷的事。但也是实际的事。
  目前北京人的平均年工资已经“宽松”到五万元了,如果一本翻译书稿酬没有五万,你肯定干着无聊。三线城市平均工资也三万元了吧,那一本书没这个价,你肯定要抱怨。这么一算,翻译还是不翻译,真取决于你自己,你对生活的要求是什么,你所在的城市平均工资水平几何。说到最后,似乎翻译和文学都最不重要了,那我们还讨论什么呢?It's up to you,listen to your inner calling!
  出版社不是慈善机构,它们也要养活一批人,让自己的编辑平均工资达到本地水准,让自己的领导层工资达到本地富人水准,否则他们工作也没动力了。
  To译or not to译,自己掂量着办吧,这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落到每个译者头上,就是个拷问你精神追求与物质支撑水准的大测谎仪,在此你必须true to yourself,这是生活的真谛。
  就目前的文学翻译之纠结现状,私下有这样几个层次的思考:
  1.靠辛苦的文学翻译获得生活的第一桶金是白日梦,再抱怨就是白痴梦。
  2.清贫还要学朱生豪,高尚并高不可及,但先看看你有没有朱生豪的夫人那样的人照料你,或恩格斯那样的好友如同照料马克思一样照料你。
  3.衣食无忧,但有水平,甘于不赚钱,满足精神需求,精心翻译点作品,此乃平实踏实之人,可学也。
  4.衣食无忧甚至富足,又有水准,就把翻译文学当成消费奢侈品吧,你出国旅游,你买名牌,你买翡翠能甩大钱,翻译文学就当你花钱买了一部诗集好不好?但不能用这个标准要求所有人。外语好的人多了,但他们不热爱文学,就热衷花天酒地,但人家也养活了很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不能要求他们来投身文学。
  5.出版社也不要把自己当成资本家,不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该扶持的扶持一下,只要别大出血;单本核算赚大钱的书,应该与译者分享后续成果,这些要在合同中体现出来,如先出个基本稿酬价格,然后达到多少万册后按照什么版税比例分成,并且出版社要自律,不要隐瞒印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