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校不是母亲

(2014-06-02 16:31:50)
标签:

情感

分类: 想当年

母校不是母亲

    博客圈友eddie《母校永远在我心中》一文很让人小动恻隐,他一个人默默地搜集了从中学到本科到硕/博阶段的几家母校的纪念册,怀念着母校,尽管母校们似乎把他忘记了,这样的单相思让人感动。

     但现实就是这样,所谓母校,就应该是这样,你在那里度过了你的青春之年,留下美丽或感动或遗憾,你会怀念与你有关的人,但千万别把那个学校当成一个整体,更不要把多少年后的那个整体还当成多少年前的它,除非那个整体特别值得你整体地怀恋。走了就走了。如果日后你成了对母校有用的人,那个整体的现在的管理人无论如何也会想起你或通过什么渠道发现你曾经是校友的,这个你尽管放心。如果你现在还不是对母校有用的人或者今后永远也不会是,你就这么凄恻地单相思吧,这情感很美好,但别忘了这种单相思仅仅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一种心灵的充实,千万不要与现实挂钩,就把它当成一个陈年古董珍藏在心里,让自己的记忆美丽飘渺,心灵的风景上有那么一个玲珑的蜃景。

     而一旦你成了母校那个地盘上现在的占据者有用的人,千万别吝啬,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帮助这个蜃景变得更美好,让更多的学子憧憬,也让自己更憧憬。但千万别期待什么回报,爱是不需要回报的,仅仅是给予。从这个意义上说你是母校的母亲,因为你只会无私奉献。

     我曾经发过议论,说母校这东西现在已经成了和同乡会之类一样招商引资工具了,校友们当然是大权在握的有吸引力,有大钱的也是座上宾,有权有钱有社会地位的当然是首选校友,其余的人就是持有这个学校文凭的求学者,只有了。从现实角度看,母校这样没什么错,为了自身发展和利益也应该。所以,那些只有的人,就在心中默默地爱着自己度过青春年华的那片校园吧,这种爱最是无私美丽。

     记得有个朋友好像就是eddie那个“上外”的校友,是个小公益电视栏目的主持人,有点名,被学校当成明星请回去,结果要当场捐款。那些真有钱的明星出手就是几万,有权的送支票,可怜这朋友兜里只有500元,全倾囊了,捐款数倒数第一,回来说再也不参加这种校友聚会了,很尴尬。

     我的母校之一有一次多少周年校庆,我因节日值班没去成,结果有人回来告诉我你幸亏没去,去了就惨了。普通校友去了等于是班友找班友聚聚,聊聊。庆祝仪式结束后的宴会当然不能请所有的人,被请名单早就拟好了,是处级以上干部外加私企老板什么的,在某个大饭店。那些为而来的就会散人也散了。听说那饭局上就有捐款,有个老板捐个数大家不满意,硬是当场让大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公然追加。

     我倒是无官一身轻,亦非大款,即使去了,宴会也不会把我列入名单,因此也没有捐款的荣幸,但目睹那些心里的母校概念会扭曲的。所以,这种校友会什么的,事先要搞清楚,要掂量自己够不够格和有没有财力参加,可不能随便自己去贸然争当校友哈。要当,一定要有实力,否则就时刻记住自己是哪里毕业的就算了,真有能力了,再主动去做点什么最好

    我另一个母校校庆时,有的校友接到了校庆通知,风尘仆仆赶去,发现母校校庆是前一天举行的,大型的演出和大会已经结束,接待他们的是原来的系即现在的院,感到莫名其妙,才知道昨天的校庆是著名校友们参加的,第二天是系庆,他们因为不著名而只能参加系庆,也是校庆的一部分。由此感叹,母校不是母亲啊,如果是母亲肯定让孩子们同时都来。即使会场里坐不下,也可以让非著名校友们在场外听大喇叭或电视直播吧。所以我说母亲是无私的,母校是需要你照顾的生病的母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