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落在英国乡间的贵族豪宅

(2013-03-07 23:02:51)
标签:

旅游

分类: about劳伦斯

散落在英国乡间的贵族豪宅

贵族乡间豪宅与《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英国中部的诺丁汉、达比和约克郡的乡间风景如画的地方点缀着不少豪门大宅,气势非凡。这是很多贵族的遗产,很多都有几个世纪的历史了。它们现在多开辟为旅游度假区和博物馆,成了游客必看的地方,在次可以缅怀老英国的荣华富贵,欣赏老英国的田园风光,令人瞬间产生历史穿越感,不知身在何方。

本来英国乡间这样的高门大宅比现在看到的要多得多,但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因为国内政治的变故,短时期内一下子就消失了很多。这是因为英国工党取得大选胜利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后制定的法律颇为激进,遗产超过多少万英镑的部分就要交很高的遗产税,最高要缴80%的遗产税。于是英国大地上那些豪门大宅的主人们就犯了愁。那些大宅子基本上是别墅加邸园,甚至还包括林地和湖泊,被评估一下值几亿英镑,要继承,就得交几亿的税。其用意似乎是良好的,即富人的财产从此被再分配,也防止贵族们的子女不劳而获。很多人继承不起,就老老实实充公。所以那个法律颁布后,英国每天都发生贵族家庭自己爆破自己家豪宅的壮举,很多城堡一样的大宅就呼啦啦崩溃。炸了这些宅子就是炸了任何人的念想,子女们不用为继承财产内讧了,国家也别想沾便宜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过还是有很多贵族舍不得炸,就把房子交国家当了博物馆和公园,由专门的托管部门管理,用卖门票和租用的租金抵遗产税金,这样家人仍可居住在其中某一二处,伴着祖宅生活。所以现在英国乡间有很多这种豪宅大屋+公园的旅游胜地。这样的旅游胜地第一次看感到震撼,第二次赏心悦目,第三次看就有点腻,感觉这种乡村旅游过于千篇一律。可想想这样的景色能成规模,也是奇迹,真离开英国了还真有点想再去看看。

一次我访学的那个学院组织去达比郡旅游,说是看查沃斯庄园和别墅,我本不想去,但别人告诉我那房子启发了劳伦斯写《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我就欣然去了。到了那里才发现,那可不是一般的别墅,而是山峦起伏的一片林地公园,里面点缀几座豪宅,为其壮美的景色所震撼,无法想象贵族之家居住在这样的风景区是何等的奢靡。结果听说那宅子与劳伦斯小说无关,但劳伦斯肯定是去参观过的,因为他的画论里曾提到过德汶郡公爵家著名的绘画收藏,查沃斯庄园就是历代德汶郡公爵的宅邸,几代人的绘画收藏价值估计与那庄园等值了。

后来又去了拉福德庄园,那里的牌子上明确写着此地是《查》书的背景地,那座豪宅废墟倒是真让人想起劳伦斯书中唤起的文明荒原上废墟的感觉。

类似的宅邸和庄园在这方圆几十里地上比比皆是,估计说哪座启发了劳伦斯都可以吧。劳伦斯的朋友、著名的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圈女赞助人莫雷尔夫人家族在达比郡的威贝克庄园或许也可算其中之一。这样的豪宅+邸园的浓重氛围估计不让劳伦斯写出一部小说来都难。回想起来,我在达比旅游时,时不时就与这样的山间豪宅邂逅,感觉像是在广东开平那样,满地都是那种华侨建的炮楼式豪宅,令人目不暇接。但开平是平原,那些豪宅能尽收眼底,而达比是丘陵地带,那些豪门大宅掩映山间,给人以柳暗花明、起伏跌宕中忽逢奇观之感。

当初读书还是不求甚解,看了很多庄园大宅,还是没弄清楚《查》书中拉格比大宅的具体背景地是哪一个。现在似乎终于是弄清了,可惜我去过的那几个都不是。那个瑞尼萧大宅却原来在谢菲尔德南面的切斯特菲尔德附近,是西特韦尔家族的祖宅。Sitwell姐弟三人在现代英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英国现代文学的一个中心,但可能因为过于贵族气,他们的作品在中国鲜见翻译出版。他们的父亲老乔治爵爷与劳伦斯在意大利相识,是劳伦斯出自对老贵族的仰慕主动登门拜访的。后来劳伦斯回英国到他们的祖宅拜访过。那个祖宅无比豪华辉煌,是来自家族煤矿和制铁产业的财富造就。恰好这个祖宅不远处另一座贵族大宅里的主人年轻时瘫痪但仍结了婚,婚姻生活很不幸。估计劳伦斯从这两座大宅第和那个瘫痪的作家阿克赖特爵爷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得以部分地孕育《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即设计了瘫痪的克里福德爵士和他家族的拉格比府,让他们在英国中部的煤矿区生活。可惜在英国时读书囫囵吞枣,误把这附近别的贵族豪宅当成了作品的原型地拜访了一番,反倒错过了Sitwell家和阿克赖特家的豪宅,这就是失之交臂。

但那些大宅大致氛围不分伯仲,都在山光水影中巍峨矗立,雄州雾列一般,因此错过西特韦尔家也不算损失,别的几处看过也能据此想象西特韦尔家,算触类旁通吧。好在现在网络发达了,上网也能看到达比郡这些大屋的风采和气势。以前翻译劳伦斯散文时里面提到一座大宅,说哈德威克大宅,墙上开满窗户,无法想象。现在有了网络,终于看到了那座宏伟的城堡似的宅子,果然就是由无数窗户组成的。这就是达比郡建筑风景的独到之处。劳伦斯笔下的拉格比大宅无论如何为达比郡的贵族建筑留下了一首时代的挽歌,那是老农业英国田园诗的结束。

劳伦斯的这种情思或情怀通过康妮的一段“豪宅游”表达得淋漓尽致,似乎这种情怀是游离于整部小说的主题的,但又似乎与之藕断丝连,据说这种对主体叙事的游离是后现代小说的特征,最能体现作者的关切。至少这种情调是与劳伦斯散文随笔中流露出的个人思想是吻合的,在此得到了艺术化的表现,这即是萨加所说的“进入艺术的生活”。不妨摘录几段拙译在此:

 

“她的车上了高地,她看到左首开阔的田野一个高冈上矗立着的沃索普城堡,那灰暗的巨大城堡看上去影影绰绰的,城堡下方散落着淡红色的矿工住宅,是新盖的。再下方则弥漫着从巨大的煤矿里冒出的黑烟和白蒸汽。这个矿每年都把千百万的金钱添进公爵和其他股东的腰包。那雄伟的老城堡只是一座废墟了,但它还是巍峨矗立在天际线上,俯视着下面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的黑烟和白蒸气。

汽车在高地上行驶着,望着车窗外本郡一望无际的田野。这个郡!它曾经是个令人骄傲、贵族气十足的郡。前方天际线上巍峨耸立的是庞大的查威克府邸,墙壁上布满了窗户,是最负盛名的伊丽莎白时期的府邸建筑之一。这座高贵的府邸孤零零地俯瞰着一座宽大的邸园,不过它已经陈旧、过时了,之所以还保存着,仅当作一个文物展览,告诉人们“看,我们的祖先是多么威风凛凛!”

那就是过去。现今在那大府邸下方。天知道未来在何方。汽车又转了个弯,在黑糊糊又旧又小的矿工住宅间下行朝伍斯威特方向驶去。伍斯威特,在潮湿的天气里,遍地冒着一柱一柱的烟雾,像是为什么神仙烧着香。谷地里的伍斯威特,通往谢菲尔德的铁路穿行其间,煤矿和钢铁厂高大的烟囱在吐着烟火,教堂顶上那可怜的小塔尖快要倒塌了,但依旧在烟雾中挺立着。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却一直影响着康妮,委实令她匪夷所思。这是一座莫名其妙的商业小镇,是这片山谷的中心。其中最重要的客栈叫“查泰莱酒店”。在伍斯威特,拉格比府被称作拉格比,对外人来说似乎那是个地名而不是一座府邸的雅号。特瓦萧附近的拉格比府。拉格比,一座“大宅子”。

这小镇就是这个样子。古老的曲折街道两旁挤满了黑糊糊的矿工住宅。紧接着这些老屋建起了较新较大的粉红色房子,布满了谷地,这些是比较现代的工人住家。更远处,在城堡所在的广阔地带,烟雾弥漫着,一片一片的新红砖房是新的矿工住宅,有的在洼地里,有的则在坡顶上,模样丑陋无比。这些新住宅之间,还残存着马车和村舍组成的老英国,甚至是罗宾汉时期的英国,矿工们工休的时候会在那里活动,以释放自己被压抑的好动本能。

英格兰,我的英格兰!可哪个才是我的英格兰呢?英国大地上那些豪宅能拍出美好的照片来,让人恍惚觉得与伊丽莎白时期的人有什么关联。那些漂亮的老府邸从好女王安妮和汤姆·琼斯时代就矗立于斯。但是煤灰落在灰褐色的拉毛泥灰墙上,把墙染得越来越黑,原来的金黄色早就消失殆尽。于是,同那些豪宅一样,这些老府邸也一个接一个被荒废了。现在则正一个接一个地被拆除着。至于那些英国的村舍,它们还在,那些红砖房像膏药似的贴在希望渺茫的田野上。

人们正在拆除那些豪宅,乔治时期的府邸正在消失。那座名为福里契里的完美的乔治风格大宅子则正在拆除之中,康妮坐在车里经过此地,眼看着它被拆除。大战之前它整修得很好,威特比家在里面过着讲究的生活。可现在,它显得太大,花费太高,还有,乡间变的过于不适于居住。于是乡绅们就离开这里去更惬意的地方,从而可以只花钱而不必看到钱怎么挣到手的了。

这就是历史。一个英国抹去另一个英国。煤矿曾经使这些府邸兴盛,现在则把它们消除,就像它们消除了那些村舍一样。工业的英国取代了农业的英国,一种意义消灭了另一种意义。新英国替代了旧英国。但它们之间的传承不是有机的,而是机械的。

康妮属于有闲阶层,因此她依恋老英国的遗风。这么多年过去,她才意识到老英国让这个可怕的、骇人的新英国消灭了,这个过程还会继续下去,直到把老英国彻底消灭为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