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转】摘录朱光潜《谈文学》

(2013-02-05 21:56:22)
标签:

转载

分类: about劳伦斯
一位网友大胆而缜密地推断朱光潜就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首译者饶述一!我惊呆了。但他推论中不仅提出朱先生在那个时间段正好从巴黎回国,还指出朱在北大开设劳伦斯研究课程。即使朱不是饶,但至少说明朱是中国最早开设这门课的人,史料价值太大了。我正好看到朱引用了劳伦斯的艺术名言,赶紧转载。我又有大事情做了。
[转载]【转】摘录朱光潜《谈文学》

  
  1、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艺术。就其为艺术而言,它与音乐图画雕刻及一切号称艺术的制作有共同性:作者对于人生世相都必有一种独到的新鲜的观感,而这种观感都必有一种独到的新鲜的表现;这观感与表现即内容与形式,必须打成一片,融合无间,成为一种有生命的和谐的整体,能使观者由玩索而生欣喜。达到这种境界,作品才算是“美”。
  2、识字另需一番教育,文学既由文字保存和流传,文字便成为一种障碍,不识字的人便无从创造或欣赏文学,文学便变成一个特殊阶级的专利品。文人成了一个特殊阶级,而这阶级化又随社会演进而日趋尖锐,文学就逐渐和全民众疏远。这种变迁的坏影响很多,第一,文学既与全民众疏远,就不能表现全民众的精神和意识,也就不能从全民众的生活中吸收力量与滋养,它就不免由窄狭化而传统化,形式化,僵硬化,不能普及于一般人,与一般人的生活不发生密切关系,于是一般人就把它认为无足轻重。
  3、《楞严经》记载佛有一次问他的门徒从何种方便之门,发菩提心,证圆通道。几十个菩萨罗汉轮次起答,有人说从声音,有人说从颜色,有人说从香味,大家总共说出了二十五个法门(六根、六尘、六识、七大,每一项都可成为证道之门)。
  4、魏文帝:“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
  5、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6、艺术的活动出于直觉,道德的活动出于意志;一为超实用的,一为实用的,二者实不相谋。因此,一个人的道德上的成就不能裨益也不能妨害他在艺术上的成就,批评家也不应从他的生平事迹推论他的艺术的人格。
  7、读书的功用在储知蓄理,扩充眼界。
  8、洞达:很明白,很了解。
  9、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一半根据对于语言文字的认识,一半也要靠虚心模仿前人的范作。文艺必止于创造,却必始于模仿,模仿就是学习。最简捷的办法是精选模范文百篇左右(能多固好;不能多,百篇就很够),细心研究每篇的命意布局分段造句和用字,务求透懂,不放过一字一句,然后把它熟读成诵,玩味其中声音节奏与神理气韵,使它不但沉到心灵里去,还须沉到筋肉里去。这一步做到了,再拿这些模范来模仿(从前人所谓“拟”),模仿可以由有意的渐变为无意的。习惯就成了自然。入手不妨尝试各种不同的风格,再在最合宜于自己的风格上多下功夫,然后融合各家风格的长处,成就一种自己独创的风格。从前做古文的人大半经过这种训练,依我想,做语体文也不能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方法。
  10、秦少游的《踏莎行》,这首词最后两句是“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最为苏东坡所叹赏;王静安也不以为然:“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11、妍媸毕露:字面意思是美丽和丑陋都显现出来,喻指事情真相大白。
  12、托尔斯泰攻击莎士比亚和歌德,约翰逊看不起米尔顿,法郎士讥诮荷马和维吉尔。
  13、拉丁民族最喜欢明晰,条顿民族最喜欢力量,希伯来民族最喜欢严肃,他们所产生的文艺就各具一种风格,恰好表现他们的国民性。就各人论,据近代心理学的研究,很多类型的差异都可以影响文艺的趣味。比如在想象方面,“造形类”人物要求一切像图画那样一目了然,“涣散类”人物喜欢一切像音乐那样迷离隐约;在性情方面,“硬心类”人物偏袒阳刚,“软心类”人物特好阴柔;在天然倾向方面,“外倾”者喜欢戏剧式的动作,“内心类”人物特好阴柔;在天然倾向方面,“外倾”者喜欢戏剧式动作,“内倾”者喜欢独语体诗式的默想。
  14、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分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15、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
  16、《西厢记》里“软玉温香抱满怀,春至人间花弄色,露滴牡丹开”几句所指的是男女交媾。
  17、不过悲剧和悲剧性的小说所以崇高,并不在描写黑幕,而在达到艺术上一种极难的成就,于最困逆的情景见出人性的尊严,于最黑暗的方面反映出世相的壮丽它们令我们对于人生朝深一层看,也朝高一层看。
  18、大约情节愈惨酷可怕,艺术点染的需要也就愈大,成功也就愈难。
  19、我们在作品中爱看惨酷、欺骗、卑污的事迹,犹如在实际人生中爱看这些事迹一样,所谓“隔岸观火”,为的是要满足惨酷的劣根性。
  20、从史实看,大文艺家的作品尽管可以发生极深刻的教训作用,可是他们自己在创造作品时大半并不存心要教训人;存心要教训人的作品大半没有艺术价值。
  21、披肝沥胆:披:披露;沥:滴下。露出肝脏,滴出胆汁。比喻真心对待,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22、推许:推重赞许。
  23、柏拉图老早就已经看到的,可以逢迎人类爱找情感刺激的弱点,常特别受读者欢迎。这种趣味是低级的,因为它是颓废的,不健康的,而且是不艺术的。
  24、善恶报应,因果昭彰。
  25、诚于中,形于外。
  26、克罗齐派美学家说,要欣赏莎士比亚,你须把自己提升到莎士比亚的水准。他们理应补充一句说:你无法把自己提升到莎士比亚的水准,除非你尝试过他的工作。莎士比亚的朋友本·琼森说得好:“只有诗人,而且只有第一流诗人,才配批评诗。”
  27、青年期想象力较丰富,所谓“想像”是指运用具体的意象去思想,与我们一般成年人运用抽象的概念去思想不同。这两种思想类型的分别恰是文艺与科学的分别。所以有志习文学创作者必须趁想象力丰富时期,学会驾驭具体的情境,让世界本其光热色相活现于眼前,不只是一些无血无肉的冷冰冰的理。舍想像不去发展,只耗精力于说理,结果心里就只会有“理”而不会有“象”,那就是说,养成一种与文艺相反的习惯。我自己吃过这亏,所以知道很清楚。
  28、梦中不易说梦,醉中只觉陶陶。
  29、诗人华兹华斯说得好:“诗起于沉静中回味得来的情绪”,意与中文成语“痛定思痛”相近。
  30、回味之后,要把情绪表现出来,也不能悲即言悲,喜即言喜,必须使情绪融化于具体的意象,或寓情于事,如“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不言惜别而惜别自见;或寓情于景(即本文所谓态),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不言悲凉而悲凉自见。
  31、唐人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传说,李白讥诮杜甫说:“借问近来太瘦生,总为从来作诗苦”,李长吉的母亲说“呕出心肝乃已”。福楼拜有一封信札,写他著书的艰难说:“我今天弄得头昏脑晕,灰心丧气。我做了四个钟头,没有做出一句来。今天整天没有写成一行,虽然涂去了一百行。这工作真难!艺术啊,你是什么恶魔?为什么要这样咀嚼我们的心血?”
  32、王介甫所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倔,成如容易却艰辛”,是文章的胜景。
  33、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34、兵家有所谓“常山蛇阵”,它的特点是“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腹则首尾俱应”。亚里斯多德在《诗学》里论戏剧结构说它要完整,于是替“完整”一词下了一个貌似平凡而实精深的定义:“我所谓完整是指一件事物有头,有中段,有尾。头无须有任何事物在前面笼盖着,而后面却必须有事物承接着。中段要前面既有事物笼盖着,后面又有事物承接着。尾须有事物在前面笼盖着,却不须有事物在后面承接着。”
  35、一段话如果丢去仍于全文无害,那段话就是赘疣;一段话如果搬动位置仍于全文无害,那篇文章的布局就欠斟酌。布局愈松懈,文章的活力就愈薄弱。
  36、我们想懂得布局的诀窍,最好是自己分析完美的作品;同时,自己在写作时,多费苦心衡量斟酌。最好的分析材料是西方戏剧杰作,因为它们的结构通常都极严密。
  37、习作戏剧也是学布局的最好办法,因为戏剧须把动作表现于有限时间与有限空间之中,如果起伏呼应不紧凑,就不能集中观众的兴趣,产生紧张的情绪。我国史部要籍如《左传》、《史记》之类在布局上大半也特别讲究,值得细心体会。
  38、杂乱有两种:一是应该在前一段说的话遗漏着不说,到后来一段不很相称的地方勉强插进去;一是在上文已说过的话到下文再重复说一遍。
  39、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
  40、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41、韩语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43、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都如此。
  44、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板反应”(stockresponse)。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45、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滥俗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46、佶屈聱牙:佶屈:曲折;聱牙:不顺口。指句子读起来不顺口。
  47、口实:假托的理由;可以利用的借口。
  48、作品的生命的自然流露,水到渠成,不由外铄。
  49、扣盘扪烛:扣:敲;扪:摸。比喻不经实践,认识片面,难以得到真知。
  50、穆勒(J.S.Mill)说得好:“雄辩是使人听见的(heard),诗是无意中被人听见的(overheard)。当言说非自身就是目的而是达到一种目的之手段时……当情感的表现带着有意要在旁人心上产生一个印象时,那就不复是诗而变为雄辩了。”
  51、诗人魏尔兰(Verlaine)在《论诗》的诗里大声疾呼:“抓住雄辩,扭断它的颈项!”
  52、事非经过不知难。
  53、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要向他看齐。
  54、最上乘的文章是自言自语。朱光潜《论小品文》
  55、为我自己而艺术。劳伦斯
  56、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声色之间。姚姬传里的一句。
  57、一个人在幼稚时代,一个民族在原始时代,运用感官都多于运用理智,具体意象的力量都大于抽象概念。拿成年人和开化的民族说,象仍先于理,知觉仍先于思想。因此,要人明了“理”最好的方法是让他先认识“象”(即“色”),古人所以有“象教”的主张。宗教家宣传教义多借重图画和雕刻,小学教材书必有插画,就是根据这个道理。
  58、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59、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心理变化在他们手中都可以写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他们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会设身处地去想象,钻进所写人物的心窍,和他们同样想,同样感,过同样的内心生活。
  60、流弊:指某事引起的坏作用,也指相沿下来的弊端。
  61、《红楼梦》那圈套里,贾宝玉应该那样痴情,林黛玉应该那样心窄,薛宝钗应该那样圆通,在任何场合,他们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切合他们的身份,表现他们的性格,叫我们惊疑他们“真实”,虽然这一切在历史上都是子虚乌有。
  62、诗比历史更富有哲理。亚里斯多德。
  63、大约文艺家对于人生自然必须经过三种阶段。头一层他必须跳进里面生活过(live),才能透懂其中甘苦;其次他必须跳到外面观察过(contemplate),才能认清它的形象;经过这样的主管的尝受和客观的玩索之后,他最后必须把自己所得到的印象加以整理(organize)整理之后,生糙的人生自然才变成艺术的融贯整一的境界。写实主义所侧重的是第一阶段,理想主义所侧重的是第三阶段,其实这三个阶段都是不可偏废的。
  64、悲欢离合的情调,山川风云的姿态,哲学宗教的蕴藉。
  65、如果举实例来说,在中国文字中,言情文如屈原的《离骚》,陶渊明和杜工部的诗,说理文如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和《楞严经》,记事文如太史公的《项羽本纪》、《货殖传》和《红楼梦》之类作品都可以说是到了“化境”。
  66、文艺的表现必定是具体的,诉诸感官的。如果它完全是抽象的,它就失去文艺的特质而变为哲学科学。记得这个原则,我们在写作时就必须尽量避免抽象而求具体。仆人慌慌张张地跑去找主人说:“不好了!遭了!”他还是在弄抽象的玩意儿,令人捉摸不着;等到他报告说:“屋里起火了,房子烧光了,小少爷没救得出来,老太太吓昏过去了。”他才把我们引到具体的境界。1~66摘录于朱光潜的《谈文学》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