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看到孔网上拍卖人文社1984年给杨武能先生的稿费单,很感慨。我都忘了,我们80年代初曾拿过千字10元,创作千字11元的稿费呢。那时杨先生还在读研究生,一次能挣税后2500元,算大钱了,是他40个月的工资。那时存款年利率是7%,我们一般是先存上一年吃个利息再说。感觉这样的钱就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家里生活因此能得到很大改善。但那时房子不能买卖,住房还是靠单位排队分房,所以你就是有好几个2500,天天吃肉,还是得挤在窄小的住房里,还得骑自行车上下班。如果那时能买卖房子,估计翻译家们早就像文洁若一样买四合院了。
再过几年我翻译出版了一个长篇小说,稿费就提高到千字13元了。一次就挣了税后小4000,虽然住筒子楼,但生活很好了,时不时敢去前门吃肯德基。但也仅仅如此。房子住得差,汽车没有,也就剩下个吃喝不愁,肥了下水。等到如今,千字80了,只干这个连饭都吃不上啦。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