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黑马
黑马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828
  • 关注人气:20,5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文洁若说翻译稿费

(2013-01-06 09:42:26)
标签:

杂谈

分类: 想当年

    对了,文洁若先生那天的访谈中还有个令观众"叹为观止"的亮点,就是翻译稿费。她说她自己翻译了很多日本文学,和萧乾结婚后二人比着劲翻译,出了几本书,挣了几千块钱,就拿出二千来在朝阳门附近买了个四合院,装修完工搬进去后,还剩三千,观众惊叹。我几乎要说留那三千干什么呀,再买一个,涨价后再卖。然后哑然失笑,大笑,我恍惚间把现实与过去的世态混为一谈了,居然替文老白着了一回急。

    五十年代翻译稿费好像最高就千字三十元吧?以他们二人的产量,随便翻译翻译,就能挣二千元了,他们还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每人每月工资也有八十元,日子绝对是富足。四合院对他们来说是小菜一碟了。但对普通大学毕业生56元的月工资来说,则是望尘莫及的事。

    感叹归感叹,但千万不能拿现在跟那时比。首先,那个年代能出书的人确实是凤毛麟角,多是文老和萧老这些少数大知识分子,出版数量也小,出版社也不讲利润,国家养着,编辑们拿固定工资,全国一年也出不了多少书,能不停地出版的人的确是少数。所以那笔稿费不是谁想挣就挣得来的。而我们现在出版普及了,外语普及了,我们这样的小城市后街男孩出身的都混成小有名气的译者了,时不时还被谬称为“家”,说明文学翻译平民化了,会了外语想翻译出书并不难了,出书不是什么神圣的事了,物价又涨得快,纸张、人工费、印刷等等费用都一天一个涨,出版社要靠这个赚钱,所以摊到译者头上的稿费肯定微薄。所以这个时候想靠出书买房子抱颜如玉绝对是只有韩寒和莫言这样的作者才能做到的事,全国没有多少。大多数干这个的只能是赔本赚吆喝,图个精神越快而已,千万别比。

   其二,也不能拿现在的房价和文洁若的四合院房价随便一比就说现在房价是那时的几千倍。那时北京人都糗在四合院里,区别是住独院还是合住大杂院,大杂院里两间房房租一月就几块钱。普通工资的人想都不敢想买独院,所以独院价格就不会太贵。现在北京四合院是稀缺资源,几千万都买不到的。即使是朝阳门附近的住宅楼,因为那时CBD,每平米也5万了。与文老那个时候的朝阳门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总之,千万别比,因为所有的参照系数都不一样了。为一能比的就是翻译文学在目前跟别的职业比肯定是下九流了,但干这个的人精神上肯定都很狷介,很自我,如果要生活得好,不能干指着这个,也不能指望国家扶植这个行当,只能自救,或者金盆洗手。

   不说别人,就说文老,她能安享晚年,继续笔耕,靠的也不是那点稿费。我记得当初《尤利西斯》第一版总共5万稿费,萧乾全部捐赠给上海文史馆的一个杂志了。90年代中期的5万元不少了,可那时刚开始住房商品化,一平米三环外几乎是乡下的房子也2000元了。我们那时工资刚改革,每月我这个副译审才1千多点,根本不敢想自己买房。而萧家住的是复兴门的“部长楼”,衣食无忧,那样做文学才能做出感觉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