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还在初级阶段
(2012-06-04 10:00:51)
标签:
杂谈 |
分类: 书评/序/跋 |
中文参考文献--劳伦斯研究
著作:
1. 伍厚恺著:《英国情色文学大师劳伦斯:寻找生命的彩虹》。台湾:牧村图书有限公司,2004年。
2. 李忆南著:《最遥远的旅行:劳伦斯述评》。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
3. 毛信德著:《劳伦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4. 曾大伟著:《回归宇宙本体:D.H.劳伦斯小说研究》。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年。
5. (美)基思·萨嘉著:《被禁止的作家:D.H.劳伦斯传》,王增澄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6. 毛信德著:《郁达夫与劳伦斯比较研究》。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7. 罗婷著:《劳伦斯研究: 劳伦斯的生平、著作和思想》。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年。
8. 冯季庆著:《劳伦斯评传》。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
9. (英)基思·萨格著:《劳伦斯的生活》。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89年。
论文:
1. 张建佳:“论劳伦斯小说的性伦理”,《外国文学研究》 2006/01。
2. 廖杰锋:“D·H·劳伦斯文学创作发生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02。
3. 徐雪梅:“论劳伦斯的矛盾性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天然结合”,《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6。
4. 胡铁生:“生命文学的美学价值观——劳伦斯和郁达夫的生命文艺美学比较”,《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11。
5. 杨劼:“论D.H.劳伦斯小说中的象征体验”,《名作欣赏》 2005/20。
6. 唐院:“血性之思凝聚的诗篇——D.H.劳伦斯《乌龟的呼喊》解读”,《名作欣赏》 2005/19。
7. 胡亚敏:“老生常谈——也谈《儿子与情人》中的俄底浦斯情结”,《名作欣赏》 2005/06。
8. 杜隽:“论D·H·劳伦斯的道德理想与社会的冲突”,《外国文学研究》 2005/02。
9. 殷召荣:“对《儿子与情人》中母亲角色的再思考”,《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S1。
10. 罗公元:“劳伦斯《虹》的艺术表现论略”,《外国文学研究》 2003/05。
11. 朱卫红:“劳伦斯的男性身体崇拜”,《外国文学研究》 2002/04。
12. 郑达华:“从《迷失的少女》看劳伦斯的幽默”,《外国文学研究》 2002/03。
13. 熊沐清:“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及糅合——劳伦斯叙事的二重性特征”,《外国文学研究》 2001/02。
14. 刘洪涛:“D.H.劳伦斯的美国想像”,《外国文学评论》 2001/01。
15. 张中载:“独特的劳伦斯,独特的《虹》”,《外国文学研究》 2000/04。
16. 黄宝菊:“论劳伦斯小说中马和月亮的象征意义”,《外国文学研究》 2000/03。
17. 董俊峰:“国内劳伦斯研究述评”,《外国文学研究》 1999/02。
18. 灵剑:“论劳伦斯的诗学见解与创作得失”,《国外文学》 1999/04。
19. 罗先霖:“又一座艺术的高峰——评D.H.劳伦斯的《恋女》”,《外国文学研究》 1998/03。
20. 徐崇亮:“D.H.劳伦斯的叙事风格——读《上尉的偶像》”,《外国文学研究》 1998/03。
21. 蒋承勇:“论劳伦斯《爱恋中的女人》的深度对话”,《外国文学评论》 1997/03。
22. 朱婷婷:“《虹》中的婚恋观变化与时代变迁”,《外国文学研究》 1997/04。
23. 王丽亚:“D.H.劳伦斯小说中的意象”,《外国文学评论》 1996/04。
24. 蒋承勇:“论劳伦斯《爱恋中的女人》的深度对话”,《国外文学》 1996/03。
25. 叶兴国:“劳伦斯与《圣经》”,《国外文学》 1995/02。
26. 冯季庆:“灵与肉的较量——读劳伦斯的《虹》”,《名作欣赏》 1995/02。
27. 李增:“劳伦斯和哈代笔下人物的血缘关系”,《外国文学研究》 1994/02。
28. 何树:“从‘蜡烛’到‘太阳’——试析劳伦斯主要小说中的男性人物形象”,《外国文学研究》 1993/04。
29. 傅光俊:“从‘没落’走向新生的厄秀拉——浅议劳伦斯《虹》的哲学意义”,《外国文学研究》 1992/01。
30. 徐崇亮:“彩虹的艺术魅力——论D.H.劳伦斯的《虹》”,《外国文学研究》 1990/04。
31. 郭英剑:“探索心灵的轨迹——D·H·劳伦斯短篇小说论”,《外国文学研究》 1990/01。
32. 陶勇:“血性与理性之间的挣扎——论D.H.劳伦斯的《迷失的少女》”,《外国文学研究》 1989/03。
33. 徐崇亮:“现代人的悲剧——论劳伦斯的《白孔雀》”,《外国文学研究》 1989/01。
34. 索天章:“戴维·赫伯特·劳伦斯——陷入神秘主义的一个好人(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8/01。
35. 毕冰宾:“畸形的爱,心灵的悲剧——论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外国文学评论》 1987/03。
36. 毕冰宾:“时代与《虹》”,《外国文学研究》 198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