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罗湖
(2011-12-20 10:10:01)
标签:
罗湖杂谈 |
分类: 散文/诗歌 |
十几年后以普通旅游者的身份赴港,因为没了那个记者身份,就自由自在了。挤地铁,坐巴士,完全和香港最普通的市民一样,居然坐着双层巴士花费很低地游了西贡、赤柱和那几个著名的“水湾”,重温了当年采访过的旺角等地,感到香港是个十分可爱的城市,人流如潮,似乎和大陆的几个大城市一样,但秩序井然,地铁里没有喧嚣,没有异味,没有不文明的拥挤,大家都按秩序排队上下车。于是我知道香港的可爱就在这里:看上去和我们的大城市似乎一样,但走进去整个氛围不一样,那种人流滚滚中人与人之间身体与声音(包括气味)的文明距离保持得恰到好处(那个脏乱差的时代它有幸早早地过了或者说我们有幸没赶上见到)。看来香港一定要保持“特区”状态,供我们拿着旅游签证去“看”,看我们内陆大都市未来可能的样子。
这种未来可能的感觉没有持续多久就在罗湖挫败。回来坐地铁到罗湖然后亲自走过边境,走回来。这是我第二次走着过境。前次是走路穿过中越边境。那种一步步走出去和走进来的感觉十分令人激动。当年看电视上港人每次过罗湖时那种洪流滚滚、大包小裹如同逃荒的样子,看得我目瞪口呆。我知道那是经济匮乏年代香港人给内地亲戚带东西过境的壮观景色。多少年过去,现在的入境应该是像在机场上飞机一样平静而有秩序了吧。
从尖沙咀到罗湖的地铁票价是35港币,感觉那地铁地上地下地穿行,开了很久很久,估计有几十里地,中间过沙田,过香港中文大学,心里还想这里的学生要进港岛一个来回就要百十元港币了,香港的地铁票价与北京的2元坐到底比真叫昂贵,随便坐几站就是十来个港币。如果北京地铁票价也这么分段计算的话,那些农民工就只好扛着铺盖卷满大街步行了。正想着车到罗湖,这时令我惊讶的场景出现了:整列地铁的乘客争先恐后鱼贯而出,然后开始疾步前行向关口跑去,一个个都拉着大行李箱,扛着包裹。这些人有的是要赶回家的,有些是要去深圳机场赶飞机的,还有要赶火车去广州再坐飞机的。等进了过境检查大厅才发现里面人山人海,如同我们春运的火车站景象。人挤人,人贴人地蠕动。前方有警戒人员在截断人流,一批一批地放行。每放一批,人们就拼命地冲锋陷阵,每到拦住一次时间过长,人群就沸腾喧嚣,甚至大声吼叫,要前面多开几个窗口:人们发现如此多的过境人流,可居然有几个检查窗口没有人值班,对此很是愤怒。
有人肩扛手提不算,脚下还踢着一个大纸箱向前进发。听口音多是大陆客,是到香港采购后满载而归的,居然还有成箱的巧克力。香港这个购物天堂,免税商品对大陆人的诱惑如此之大,人们不惜如此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贩运,从高档奢侈品到低廉的杂货统统收入囊里。据说高档手表什么的一只的价格只相当于大陆的一半。这个场景不能不让我联想起当年港客进关时的场面。二十年过去了,罗湖口岸还是这么拥挤混乱,只不过现在人们吃的是那个差价,现在是我们有钱后的混乱。每天如此沸腾,有多少货物就这样被一个个大陆客肩扛手提带回了大陆,回到家肯定是满堂欢喜,这一趟买的东西赚了巨大的差价,等于挣了大钱,多余的便宜卖给朋友,小赚个差价,那可是外国名牌原装货。只要有差价,就有利益驱动,就会有这样汹涌的人流,罗湖就不会平静。
我对买奢侈品没兴趣,即使买只一万元一块的手表,省了一万的关税,我干吗要戴这只价值二万而实则便宜了一万的手表?感觉我不属于戴昂贵手表的人。所以下次还是直接坐火车或飞机进港出港吧,这景况太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