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的来信,错把我当成老师并希望我为你“指点一二,”,“不想轻易地放弃文学梦,我还要加强哪些方面的能力?可以选择怎样的方式,和目前的生活工作状态结合起来?”
我很高兴的是,你大学毕业后没有一门心思追求文学梦,而是选择了脚踏实地地考研,然后有了不错的工作,能经济上独立。工作稳定了,现在又想起自己当年对文学的热爱,不肯放弃,这很自然,也说明你真的是爱文学的。其实你已经为自己做出了选择,那就是有了谋生的职业后,慢慢重温文学的力量,开始以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身份继续自己的写作和翻译道路。这是很明智的选择,也是大多数坚守文学理想的人的选择。而且,这也是我的选择。
可能我的摊子铺得不小,又翻译,又研究,又写作,让你以为我是个专业作家或是大学里的文学教授。都不是。我一直是个普通的翻译工作者。我的所有文学作品都是我的业余成果。
我读了两个普通省大学,幸运地在读书期间读到了当时在中国还无名的劳伦斯的作品,喜欢上了并且幸运地以此作为硕士论文的方向。因为陷得太深,毕业后也不肯放弃,就一直研究翻译他的作品,被不了解情况的人当成了大学里的专业学者。其实不然,是业余爱好。后来我也想过专业做研究,但那时大学和研究所开始不要硕士了,博士学位成了进人的最低条件,我又不想再去考博,因为我有一份不错的薪水可以供我业余地做文学,我也不想放弃稳定的工作冒险去读博,因为那样前途未卜,也许会成为大专家,但也许会前功尽弃,筚路蓝缕。我没冒险,所以就彻底断了专业研究的念想,就准备一辈子业余做了。
至于写作,我更是业余。97前出版了两本长篇小说,零星发表了4个中短篇小说,就一直在出版散文和随笔集,第三个小说还遥遥无期。因为是业余,我也不靠这个吃饭,不靠这个谋取社会地位和荣誉,因此就很无所谓,连个人宣传都不做,除非出版社要推销书时,把我顺便捎上推介一下,而已。一切顺其自然。无论写还是翻译,都是为自己的爱好。因此我是文学票,但不是职业翻译家和作家。
我想通过我的例子告诉你,很多不受艺术女神眷顾的人都和我一样是自我培养的翻译和作者,而且都是业余地干着自己最喜欢的文学。女神不眷顾你,但你可以单相思地爱慕女神。真正的职业作家人数很少,极少数是国家供养的作家,他们可以一门心思写作,写好了就对得起那份国家的赡养费,写不好生活也有保障,但只要有良心就会惭愧。我们写好了,翻译好了就很对得起自己,做不好也不惭愧,因为我们不是被人养着做这个的。
你已经为自己培养自己成为作家或翻译家铺就了路,那就是你凭自己的高学历获得的薪水还不错的工作。所以首先要珍惜自己的工作,工作本身也是从事写小说的资本。我的第一本小说完全是以我工作的经历为背景写的,而且出版后就被拍了电影,至少是因为里面的细节十分真实吧。
衣食无忧,你完全可以低调地生活,把时间省下来读名著,读点文学理论(但别陷进去),写点博客文字练笔,练到一定时间和程度,就会感到有一部较大的小说或散文在召唤你,就能水到渠成地写出来。但是----
不要企盼这书能红成什么样,一炮而红并成为韩寒那样的作家的人少之又少。因为你是业余,就不要想怎么红怎么紫,写出来了就好。我写了2个小说,7本散文,翻译了10来本劳伦斯作品,但这些收入并不构成我生活的来源,反倒我花在买国外原版书上的钱都有2万元了。那年去诺丁汉大学劳伦斯中心深造一年,我是停薪留职,放弃了一年高级职称的收入的,而且我没读英国的学位,那个学位当年要8万多人民币才行,我省了,完全是游学。那一年我是真正吃的自己的稿费,所以别人去英国餐馆打工挣外快,我就没有,还敢带着小女满英国旅游,我把翻译劳伦斯挣的稿费这样花在英国了,平了本儿,一笑。
业余从事文学,而且不会大红大紫,你要做好这样的准备。更重要的是,你要摆正自己在社会和家族关系里的位置:选择了文学做自己的最大业余事业,你就冒险了:你的身心为文学所占据,你可能在其它方面都成了真正的“业余”,像我的一位大胡子诗人朋友说的那样,业余父亲,业余丈夫,业余儿子等等,甚至是业余地活着(点莫雅平的诗句)因为你的心思在文学上太重了,而又不是那种能力超凡的天才,这是我们的悲剧所在,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这些,你准备好了吗?如果没有,如果觉得很恐怖,那还是把文学当作提高素养的阅读活动来进行会更好。当然我希望你天资充盈,不是我等执着的苯人,也许能游刃有余,那要感谢上苍的恩典了。
你的问题启发了我写这样一篇文章,让我觉得有一个真实的叙述对象,说起来就更有实感。所以我要谢谢你。黑马匆匆
加载中,请稍候......